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ppt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二课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中央电视台2015年9月29日 近来国家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对一艘沉没战舰进行调查,今被确认为清朝北洋舰队管带邓世昌所率领的“致远”舰。 课标要求: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清朝统治区域及其藩属国示意图 清朝对日宣战诏书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为中外所共知 ……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倭人无故派兵,迫令朝鲜更改国政……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反更陆续添兵。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是以添兵前往保护。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开炮轰击……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 日本对清宣战诏书 惟朕即位以来,求文明之化于平和之治……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清国……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朕虽始终与平和相始终,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中国人赞成同时撤出,日本人固执己见,疑其别有用心,日本似乎要战争。 ——摘自美驻朝公使《政府工作报告》 从中国的棉花输入,从1887年82万元增长到600万元,急剧增长了7.5倍。为了节约棉花的输入费,1887年,第一银行的涉泽荣一,计划在上海设立加工厂,但被清朝官员拒绝。 从1887年开始的5年间日本的纺织业,生产规模增长5倍,生产量提高9倍,成本大幅下降,比印度棉丝有价格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固定关税等,日本棉丝在上海市场上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 一、原因 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经济发展,对外积极扩张 日本推行制定“大陆政策” “大陆政策”分五步: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旅顺 威海卫 标志着战争爆发 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二、经过 ●败在装备? 有人说:中国战舰过于陈旧,战舰都为1887年以前购买,航速慢、速射炮少;日本则多为新购战舰,航速快,且每分钟发炮量是中国船舰的10倍。 中国有定远、镇远、济远三艘铁甲舰,战斗过程中定远身中159发炮弹、镇远身中220发炮弹,依然未脱离战斗,其装备30.5厘米巨炮,一发即中敌舰,炸死两百多人。 ●败在官兵素质? 北洋海军上层军官,绝大多数系船政学堂、水师武备学堂毕业的科班生,相当一部分留学于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堂,受过严格的正规教育与训练。有许多人还是留学生中的高材生。 在战斗中,济远炮手冒死坚持战斗,镇远少年兵士身负重伤运送弹药,定远炮手孤胆只身炸炮台,致远全体官兵250人同赴国难,义举壮举举不胜举。战后统计:中国官兵炮弹命中率是敌方的两倍。 ——吴廷嘉《甲午百年祭》 ●败在指挥无能? 梁启超说:“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 “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 西方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李鸿章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能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一旦揭破,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中国何以战败?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俾斯麦(德)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如果颠倒,表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