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应提出一种既能满足现代化的交通功能、又能延续原有文脉特色、并且赋予社区新的活力的交通规划方案,以解决现状街道狭窄拥堵的问题,并且进行人车分流,以引入大量人流,带动激活社区的发展。 (2)应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比如表演广场、公园、露天茶座等,丰富居民的日常娱乐活动,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3)应增加必要的市政设施,如无障碍通道、休闲座椅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4)鼓励商业发展,使之与市中心核心商业圈融合,解决居民的就业以及收入问题。 (5)以大慈寺庙宇为核心,建立特色文化中心区,突出社区的传统文化特色。 六·结论与建议 6.3 建议 * * * 6.结论与建议 1.调查背景、目的和意义 大慈寺社区 居民生活现状调查 3、调查方法、内容及过程 5.居民人口的社会互动以及与当前硬件的矛盾 2、 对象研究 4、大慈寺片区居民生活状况研究分析 一.调查背景、目的和意义 2003年成都市政府确立了由城市格局保护、历史文化片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组成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推动了相关事业的极大发展。在此后数年中,成都锦里、文殊坊和宽窄巷子等历史街区先后通过商业开发的手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商业区,而作为老城区核心范围内四大历史街区之一的大慈寺片区却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成都中心城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春熙路、红星路商圈景观整治的完成,对大慈寺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改造变得越发重要,以改善大慈寺居民的生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大慈寺历史街区的发展。所以本调查希望从居民生活的基本状况出发,针对出行方式、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以小见大,从居民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种种矛盾,以提出解决方案。 二·对象研究 古 近代—2003年 新中国成立后,因城市扩建需要,至目前,大慈寺占地面积已不足20亩,是极盛时期的50分之一,建筑面积只有原来的96分之一。除大慈寺外,街区90%的面积为居住区 因未经合理改造导致居住密度过大,生活水平落后 2003、2004年 街区核心建筑群大慈寺经整修后重新对外开放,宗教功能得以恢复,寺院内的露天茶园时常举办文化活动(诸如书法、戏曲)使其成为一个广聚人气的休闲场所。 2005年—2010年 大慈寺历史街区改造性修建正式启动,大量原住居民外迁,部分老街巷被拆毁 到了2010年,大慈寺片区已初步形成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但由于多方面因素,迟迟未向游客开放。 2011至今 已建成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除大慈寺和广东会馆、欣庐等传统建筑外再次被拆除, 待建。 整个片区仅存东北角的住区。 唐代韦皋镇守蜀地时,曾对大慈寺加以修葺,自西北引内江水入城,开凿解玉溪斜向西南流经寺前,使大慈寺一带成为游览胜地 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长安陷落,唐玄宗逃往四川 施粥救济穷人,建大圣慈寺 大慈寺在明末毁 于战火 ,现存诸殿为清顺治至同治年间陆续重建 现后门(南门) 是大慈寺当时的正门, 如图所示,亦即在大门前坝子构成了片区的中心空间。同时以大门的中垂线为轴线,以大慈寺庞大建筑群为始端, 轴线向南发展形成北糠市街、 南糠市街。 2.1.1大慈寺片区总体介绍——历史沿革 2.1.2大慈寺片区总体介绍——区位分析 二·对象研究 宏观层面: 微观层面: 2.1.3大慈寺片区总体介绍——交通分析 二·对象研究 2.1.4大慈寺片区总体介绍——空间特色 二·对象研究 传统空间的组织:大慈寺的空间组织属于川西传统的布局方式,从平面上看形式规整,总体统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是一株有生命的植物一样,街道就是茎,每个天井(四合院)就是叶子,养分从茎运输到叶子,使每一片叶子生机勃勃。 二·对象研究 进入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 中国寺院已被逐步嵌入世俗社会生活之中,分身成为芸芸俗众的文化娱乐中心, 不仅普遍兼有画苑、戏场、公园等多种功能, 而且普遍成为士庶游冶、交友、消闲的场所。 在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今天,大慈寺曾经对于其周边的文化、经济、休闲的辐射范围也日渐缩小、愈加封闭。昔日繁盛景象不复存在。 但在现今大慈寺仅剩的空间内,我们仍然能够寻找到唐代兴盛时的那种场所精神。露天茶棚和斋饭的兴盛,孤独老人和虔诚信者的密集地聚集在这片不大的场地中,仿佛大慈寺是这个水泥森林中他们可以寻到心灵安宁的庇护所。佛教中慈悲为怀、广纳众生的精神在这样的世俗场景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古商业:在唐宋极盛时期,这里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逢庙会更加热闹。大慈寺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大坝形成季节性市场 ,夜市习俗一直沿袭到近现代。 古文化:建筑, 其壁画, 其碑刻, 其宝藏, 都曾是成都数一数二的。 若能将古大慈寺片区的精神风貌通过改造重现,不仅能激活这个片区,更是能像宽窄巷子和锦里一样成为成都市的一个符号。 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