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后张法两端张拉多束短钢绞线
伸长量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三合同 张彦铎
摘 要 结合济南二环东路高架桥工程第三合同段第32联端横梁DH1、DH2钢绞线张拉情况,简单介绍了产生两端张拉多束短钢绞线伸长量长度超标的原因分析及下一步施工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后张法 两端张拉 多束 短钢绞线 伸长量
后张法预应力是目前经常采用的一种设计方式,广范应用于国内外桥梁结构中。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尤为重要,如何确保预应力施工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各施工单位经过多年的施工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也归纳总结了不少施工工法、工艺流程。目前,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但是,根据以往施工情况来看,对于两端张拉的多束短钢绞线,如果操作不当、计算不准、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伸长量长度超出规范6%要求的现象。笔者根据济南二环东路高架桥工程第三合同段32联现浇箱梁端横梁两端张拉的DH1、DH2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1.工程概况
32联端横梁钢绞线上下共两排,上排为DH1,共3束,下排为DH2,共4束。每束均为19根,两端张拉,单根长度为:17.9-18.4米(含工作长度每端0.9米),图纸给出的单端伸长量为:58.2毫米。
采用SBG-90Y型塑料波纹管成孔,锚具采用符合GB/T14370国家标准中I类要求的群锚体系,钢绞线采用符合GB/T5224国家标准的φs15.2mm的II级低松驰钢绞线,其 fpk=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为:σ=1395Mpa
管道摩阻系数为:μ=0.15
管道偏差系数为:k=0.0015
实测钢绞线断面面积:A=140mm2
实测钢绞线弹性模量:E=197500Mpa
2.理论伸长量计算
理论伸长量计算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相关要求及公式计算。一般采用分段法计算每段伸长量,然后叠加得出总伸长量。以DH1为例计算如下:
2.1线段长度计算(复核图纸长度)
可以采用常规数学计算方法,也可以采用AutoCAD画出曲线图,直接测量每段线段的长度。如下图:
L=3.8758+1.2469+3.1593+0.9(工作长度)=9.182m
2.2理论伸长量计算
一般采用EXCEL表格,将公式直接输入EXCEL表中,可以批量计算,节约时间。公式如下:
,
其中: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Pp-平均张拉力(N)
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详细计算过程见下表:
32联横梁两端张拉DH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钢束编号
线段
E( N/mm2)
A(mm2)
P(KN)
θ(rad)
L(m)
KL+Uθ
e-(kl+uθ)
Pp(KN)
△L(mm)
△L总(mm)
DH1
197500
140
195.3
0
0.6
0
1
195.3
4.24
62.07
1
197500
140
195.3
0
3.1593
0.004739
0.995272
194.838
22.26
2
197500
140
194.73
0.155858
1.2469
0.0252491
0.975067
192.3988
8.68
3
197500
140
192.25
0
3.8758
0.0058137
0.994203
191.8406
26.89
DH2
197500
140
195.3
0
0.6
0
1
195.3
4.24
60.06
1
197500
140
195.3
0
3.0561
0.0045842
0.995426
194.853
21.54
2
197500
140
194.86
0.243124
1.9457
0.0393872
0.961378
191.0656
13.45
3
197500
140
191.18
0
3.0228
0.0045342
0.995476
190.6331
20.84
注:上述阴影部分为工作长度
3.施工测量数据及计算
实际施工时测量数据如下:
现场实测数据汇总表(单位:mm)
钢束编号
部位
0.1σ
0.2σ
σ
备注
伸长量
S1
S2
S
DH1-3
东端
21
28
86
西端
31
40
92
DH1-1
东端
23
32
81
西端
20
30
82
DH1-2
东端
27
39
88
西端
41
45
91
DH2-4
东端
33
40
89
西端
43
50
100
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S-S1+S2-S1
方法二:=(S-S1)/0.9
方法三:=(S-S2)/0.8
三种方法计算后的结果如下:
钢束编号
部位
0.1σ
0.2σ
σ
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