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辟的议论说服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精辟的议论说服人 议论文要做到议论精辟是一大难点,也是阅卷老师在批阅议论文时最为关注的内容。所谓精辟,是说见解、主张或看法深刻透彻。考场议论文,能不能精准地理解观点,或独特、富有预见性地分析理解周遭事物与现象,就显得特别重要。精辟议论考查的是考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识见能力,而很多考生恰恰不注意这一点,或者缺乏必要的议论艺术,导致议论文的写作貌合神离、流于现象的罗列,或者思维混乱、强拉硬扯,致使事与理严重分离,直接制约文章判分层级的提升。 一、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精准的辨析理解 议论文离不开观点,辨析理解常常针对的是文章的观点。观点是什么?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议论的源头,是命题者的命意所在,所以要求“精确、准确”地解读。比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这是文题也可以是文章的观点。“不要说‘不”’很好理解,难就难在中间插入了“轻易”二字,“不要轻易”的言下之意是“可以直接说不,但考虑到事物的复杂性,不要草率、简单、轻易地说‘不”’,强调的是在表达立场态度的时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进入议论的过程。 请看2008年广东高考标卷58分高分作文的片段: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不”之前,理智地运用“不”。 不要轻易说“不”,还因为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是血的代价、生命的代价。兵败垓下的项羽对乌江亭长说“不”,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乌江,从此霸王别姬成为一曲绝唱;而韩信,不对漂母说“不”,不拒绝她的帮助,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名将。究其原因是项羽太在乎他的英雄气概,殊不知大丈夫能屈能伸,像韩信。假如项羽不轻易说“不”,那历史恐怕就要改写,项羽或许就不仅仅是一个悲剧英雄了。 说“不”,有时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请慎重考虑,请三思后行。 这三个自然段的议论,就充分体现了该考生对“不要轻易”几字的精准理解。为了突出“不要轻易”,该考生设置了“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前提,设置了“说‘不’有时要付出血甚或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后果,所以,议论是相当精准有说服力的。再比如2008年全国Ⅱ卷的材料作文,有的考生在论述“放手也是一种爱”的观点时,对“放手”的理解就特别精准,该考生认为,“放手”就是给孩子以“尊重、自由和信任”,这样才能体现“爱”。 又比如2008年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一考生通过认真阅读作文的材料及提示语,根据题目的细节性特征,就精准地提出了“慎独”这一看法,一举获得满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自然地得到议论精辟的方法: 一是要认真推敲文题、话题或者材料的核心字眼,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二是充分领会出题意图,牢牢把握相关的暗示条件,将“精准”建立在“切题”的基础上。 二、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独特的说理议论 议论说理最忌讳生硬说教,步人后尘味同嚼蜡。事实证明,议论越深刻透彻,议论说理就越倾向于独特,发别人之未发,议别人之未议。独特的议论说理不是一味地猎奇、反其道而行,而是充分尊重命题意图,不断开掘,不旁逸斜出,不搬弄是非,能够通过现象见本质,能够追其根、溯其源,而又建立在事实的依据之上,合乎事理,合乎道德标准。这种议论,最能见出考生思维的穿透力与严谨性,也最得阅卷老师青睐。 我们不妨看看2008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的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游走在生活里,我们都是跋涉不辍的旅人:前方有我们为之心仪的归宿,身后亦是一片花草葱茏的往昔。而最好的姿态莫过于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又让过往似云烟一样自然而散;唯有如斯,方能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世人独爱苏轼之词,我亦然。但更令我倾倒的是他于事于情中任生活的零碎如风般自然而来,似云般自然而散的姿态。他倾其一生诠释着自然中生活该是怎样的潇洒与豪迈,又是怎样的情真与意切。愿自己能成为这样的人,守得云开月明,待到春暖花开。 此文的开头与结尾,让我们眼前一亮。该考生围绕“我们的生活”,富有创见性地提出了“如风似云”的“最好生活姿态”,发人之所未发,精辟独到。为了很好地证明这一观点,该考生接着援引了苏轼这一典型的案例,他的人生起起伏伏,但他的生活却诗情画意,“如风似云”,由现象到本质,追根溯源为苏轼骨子里的“潇洒与豪迈”。这等见解,真是凤毛麟角! 再比如2008年福建卷最高分文章《平淡是享受,是追求》这篇文章的精辟议论: 平淡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追求。拥有平淡的心境,就像喝矿泉水一样,可以喝出自己的味道,悟出“平平淡淡方为真”的生活哲理。有了这种清淡、淡定、没有浮躁的心境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