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栻:岂特使于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 亦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造就人 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 张栻:仁,人心也,率性立命,位天地而宰万物 者也。……天理人欲,同行异情,毫厘之差,霄 壤之谬,此所以求仁之难,必贵于学以明之欤? ……尝试察吾事亲从兄,应物处事是端也,或其 发见,亦知其所以然乎?苟能默识而存之,扩充 而达之,生生之妙,油然于中,财仁之大体,岂 不可得乎? 朱張會講: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著名理 學家朱熹訪院,與張栻討論《中庸》之義,開書 院不同學派會講先河。 會講是書院研究學術的重要方式或方法,即以 書院為基地,不同學術學派之間通過交流、辯論, 闡述自己的觀點,最終的目的是讓能更好地詮釋 所謂“聖人”的“道”。 鵝湖之會是淳熙二年(1175),陸九淵到白 鹿洞書院講學是淳熙八年(1181),分別早了 8年和14年。 朱張會講討論的氣氛十分熱烈,二先生論 《中庸》之義,未發與已發的問題。他們 “三日夜而不能合”,十分激烈,二人建立了 良好私人關系。 在嶽麓書院的兩個月時間,不僅 朱張二人加深了友誼,而且學問方 面也有顯著的進步。 * *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 主讲人:李 兵 4.清末书院改制 清末,部分书院开始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在课 程中增加了近代知识的内容。 清初,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 月14日)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 5.书院改制的评价 1921年,蒋方震(后改名蒋百里):凡所以 除旧也,而旧之弊无一不承受,而良者悉去 矣。凡所以布新也,新之利未尝见,而新之 弊乃千孔百疮,至今日而图穷匕首现矣。其 罪恶之总根乃在挟教育为国家事业之一之名 而将教育行政权扩大,使教育之本体日日萎 缩于行政之下,而学问二字一方既见弃于国 家,他方复见弃于社会。 ——蒋方震:《今日之教育状态与人格》, 载《解放与改造》1921年第3卷7期 傅斯年:清末改革教育,凡旧皆去之,于是书院 一齐关门,而一切书院之基金及地皮多为劣绅用 一花样吞没了。今日看来,书院可存,而书院中 之科目不可存,乃当时竟移书院书院中之科目, 即旧新各式八股,于学堂,而废了书院,这不能 说不是当时的失策。” ——傅斯年:《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载 《独立评论》第十四号,1932年8月28日出版。 胡适:这一千年来的中国教育史,可说是书院制度的沿 革史。这是我深信而不疑的。二十年前的盲目革新家不 认得书院就是学堂,所以他们毁了书院来办他们的所谓 “学堂”!他们不知道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 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他们忘了这一千年来造就人才、 研究学问、代表时代思潮、提高文化的唯一机关全在书 院里。……二十年前的革新家因反对八股的科举而一并 废除了文官考试制度;因反对书院的课程不合时势而一 并废除了一千年艰难演进出来的教育制度!没有历史眼 光的革新家的流毒真不浅啊! ——胡适:《书院的教育》,载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 及秘藏书信》第5 册。 蔡元培:学校确有不及书院之点。我们知道以前书院山长, 或擅长文学,从其学者,能文者辈;或者经学与小学,从 其学者,莫不感化。因为院长以此为毕生事业,院内尚有 自由研究,故能自由发展。 ——《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与 社会社演说词》(1920年4月15日),中华书局1984年版。 毛泽东:一来是师生的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 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 暇豫,玩索有得。故从‘研究的形式’一点说,书院比学校实 在优胜得多。 ——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载《新时代》第 一卷第一号,1923年4月湖南自修大学出版社。 杨昌济:吾尝谓从前之书院,如校经书院之类, 研求经史,撰著辞章,其事实与泰西之文科大学 相类。即岳麓书院名贤讲学之时,所集者为高才, 所讲者为正学,亦与今日欧洲大学之文科不甚相 远。今两皆废弃,论者有斯文将丧之感焉。 ——王兴国编:《杨昌济文集?论湖南创设省立大 学之必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清华国学院章程》:“略仿旧日书院及英国 大学制度,研究之法,注重个人自修,教授专 任指导。” “教授所担任指导之学科范围,由 各教授自定。俾可出其平生治学之心得,就所 最专精之科目,自由划分,不嫌重复” 《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本大学鉴于现在 教育制度之缺失,采取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二者 之长,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 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善及于平民,学术周流 于社会。” 蔡元培:“全与我的理想相合,我欢喜得了不得”, “合吾国书院与西洋研究所之长而活用之,其诸 可以为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 ——蔡元培:《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