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六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六篇 庆祝建国70周年征文六篇 【篇一】 江南,过了烟花三月,便是四月芳菲,春风清拂,流水静听,季节如斯。 呢喃的鸟儿飞过天际,温柔的清风轻抚大地,草木将绿未绿,花朵将绽未绽,漫步于岁月岸边,享受着漂泊辽远,思绪瞬间定格——曾经志在四方的少年。 曾几何时,去了很多地方。 明珠塔上登高望远,俯瞰楼林立,浦江飘游熠,周边的每座大楼都有着自己的独特风韵,展示着自身的文化底蕴,黄浦江上灯火阑珊的倒影随波起伏,东方明珠反射着所有的光芒,高傲而强大。 长乐下沙海滨,海水湛蓝天空纯净,悠悠白云,细软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漫步海滩静听潮涨潮落,回首岸边篝火明灭。 大海、沙滩、岛礁、山峰、海滨森林比邻呼应,雄浑而壮阔。 粤江河畔,迎春花市彩楼花架,繁花似锦人海如潮尽显南国风情。 越秀五羊,口中衔穗微笑回眸,跪奶之恩溢于言表。 客家人传统的崇文尚礼,沉稳而不张扬的文化和血脉,委婉而温情。 …… 那一夜烟雨迷蒙,勤俭少语的母亲低头收拾着我的行囊,转过身不让我看到了她湿润的双眼,促膝长谈中父亲两三叮嘱应该像他那样“身在他乡,志在远方”!翌日,跪别发丝凌乱的父亲和欲言又止的母亲,我便勇敢无畏地挥别故乡一路北上。 景色在眼前不断地更迭后,带着憧憬和遐想来到了长江之滨的浔阳江畔,走进这座陌生的城市、这个陌生的世界,路途中有过踌躇和彷徨,但更多的是梦想和期待,带着家人的所有牵念,放飞自己自主的人生。 之后的岁月里,一路上带着渴望,奔跑着、追逐着,曾沐朝露夜雾、也遇惊涛骇浪,时有山空水静、亦有风雨兼程,也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了久违的感动。 每有惆怅,耳畔都响起父亲“身在他乡,志在远方”的叮咛,父亲的每封信里都告诫我待人要谦谦有礼、处事要稳重沉静、逆境要淡定从容、顺境要不骄不躁,懂得珍惜亦懂得知足安乐,学会追求心灵的智慧,做一个单纯朴素的人。 恍然间我读懂了父亲献身大山深处的无怨无悔,也领悟了父亲要我离开桃江、离开风吹蝴蝶岭的客家情怀,人生就是要远离家乡、跋涉远行,方能体味和感悟独自长大的真谛,我明白了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并一直为之执着不懈努力。 廿载有余,青春绽放夏花的精彩,汗水折射难忘的记忆,岁月在更替中划过天际,青春在变迁中掠过季节。 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在人生的舞台上,心灵是纸、行动是笔,一路追逐,一路选择,一路取舍,一路感悟,在追逐选择、取舍感悟中跌跌撞撞的独自成长。 没有云雾就没有月光明媚,没有阴霾就没有阳光璀璨,没有梦想就没有生活多彩,如若心中有景,自然花香满径。 暇时翻看父亲书信,字里行间都溢满了“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的牵念和“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薄似纸应有不屈之心”的教诲,人生路程脚步永不停歇,风雨红尘人生永不放弃,志在凌云自当胸怀宽阔,心系远方自当奋勇不止。 我感谢曾经拼命的自己,半生历尽千帆,我还是那个志在四方的少年! 春有盎然、夏有绚烂、秋有丰盈、冬有蕴藏,选择远方就得走得坚强,心有向往自会阳光灿烂,我依然记得“身在他乡,志在远方”…… 【篇二】 我数次听父亲说起,早在1949年5月,他20岁那年就随族人在湖南湘潭参加党的地下组织,为共产党军队筹措军粮、渡船等物质。 1949年8月,父亲所在乡解放并成立乡政府,他任民兵连副连长。 随后几年一直在乡政府工作。 因多次报名参加志愿军没被批准(家中独子和一残疾姐姐),1952年9月的一个夜晚他率五个民兵,肩担着米,步行一千多公里来到广西柳州,在地质部成立前一天参加地质工作(因未在工作档案中填写,后这段历史未被承认)。 1953年随单位调往广东;1954年调入**赣南;随后的几十年父亲一直在赣南工作,最后把骨灰留在赣南。 父亲来**赣南工作的那个年代,工作、生活环境异常艰苦,交通极为不便。 我家在大余西华山、荡萍、左拔、漂塘都安过家(这些地方都建成大中型钨矿)。 听妈妈说我们家住过佬表的猪栏,住过破庙,住过钨矿丢弃的破旧不堪的危房。 从我记事起,家住的房子是用竹蔑子搭的,外面抹上泥巴。 春天里床下生出树苗和小草,老鼠随便打洞出入;夏天雨水和蚊蝇特别多;秋天睡在床上可以看到天上星星;冬天屋内外温度几乎差不多。 至于听到野兽叫喊声,看到坟堆的“鬼火”和毒蛇是家常便饭。 我一个弟弟因发高烧没得到及时治疗烧成残疾,13岁就病逝。 一直跟着我家的外婆因医疗条件太差,地理险峻又封闭多阻,不到60岁病逝在大余漂塘。 在地质队长大的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随父亲工作搬迁更换过五所乡村小学,语言听不懂,饱尝赣南云雾浓烈,盘山小道五米外就看不见人,经常与蛇和野兽相遇,读小学这五年间根本没学到文化知识。 909大队成立后,在瑞金沙洲坝建设家属基地,当时吃水要到河里挑,烧柴要到山上砍,吃菜要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潇湘画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