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之描写抒情技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判断下面诗句所用的;表 达 方 式;一、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 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例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用“鱼”的“动”衬托景物的“静”。 例如: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 ;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鉴赏 这首诗颇有杜甫的气骨。思想感情的沉郁和表现手法的沉着含蓄是形成杜甫气骨的主要因素。南北宋交替之际的一些爱国诗人在创作上多学老杜,这首诗亦为其一。尤其是杜甫的《登楼》、《宿府》、《登岳阳楼》等名篇与之有着不可分割的源流关系。 第一句,诗人在描写江月时,就用了一个“乱”字,此乱即是时局之乱,也是诗人心情之乱,然后又用戍角声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倦,再用“酒添客泪”说明诗人想借酒浇愁,却愁更愁,最后,诗人本想打听朝廷近况,但得到的却是“群盗尚纵横”,这些,无不让诗人“愁心”凝重。 ; 诗的第一句实际照应了题目,“江月”点明了“野泊对月”。第二句“逋逃”言漂泊无家点足“野泊”二字。第六句“浪卷”再扣“野泊”二字。 颔联和《宿府》的颔联极其相似:“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一写天容,一写角声,气象开阔,思绪深沉,景中有情,万古奇警。两联都是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描绘出一个彻夜不眠人的形象,并将其融入诗中,恰切地表现了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蕴含着对国事的深沉忧患。 ;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尾联则暗用《登楼》的颈联“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和《登岳阳楼》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把兵荒马乱的景写足,把忧愤难堪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地上茫茫洞庭;(1分) ③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1分) ④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1分);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 “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 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 “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 “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 二、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关于三、四两句诗,明人陆尉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二人依依惜别,是“舟凉”更是“心凉”。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 送别诗写景一般要么是写眼前景,即景抒情;要么是运用虚写(想象)的手法,写别后的景象。;;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 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