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软体动物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体动物门 3、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 鳃 肺:肺螺类适应陆生生活,完全无鳃,以外套膜演化成的肺进行空气呼吸。这种外套膜的内层上皮高度泡化且密布微血窦。外套膜边缘相互愈合,仅留狭孔,称气孔。气孔可根据空气湿度的高低,借肌肉的收缩而变换大小。外套腔即为肺腔,可借外套膜肌肉的伸缩而改变体积,使肺腔内外空气通过气孔进行交换。 软体动物的起源 软体动物的海产种类个体发生中为螺旋型卵裂,且具有担轮幼虫,排泄器官为后肾管,这些特点与环节动物尤其是多毛类相似。 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均起源于扁形动物门的涡虫纲。它们的这个共同祖先,一部分向着适于活动生活方式的道路发展,这就是环节动物;另一部分与之相反,向着适应于比较不活动的生活方式发展成软体动物。头足类活动的生活方式是后来演变而成,为次生性的。 身体侧扁、左右对称,体表具2片贝壳,故又名“双壳纲”; 头部退化以至消失,又名“无头类”; 足部发达呈斧状,又称“斧足类”。 鳃呈瓣状。 神经系统较简单,有脑、脏、足三对神经节及相连的神经索; 瓣鳃纲30000种 掘足纲 贝壳呈长圆锥形、稍弯曲的管状,两端开口,故又名管壳类。 足发达成圆柱状,头部退化为前端的一个突起。 海产,多在泥沙中穴居,约350种左右。 常见种类:有大角贝、胶州湾角贝等。 腹足纲 贝壳1个,呈螺旋状,故又名单壳纲或“螺类”。 广泛分布在海洋、淡水、陆地,为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纲。 头部明显,身体左右不对称,神经扭转成“8”字形,有些种类有反扭转现象(后鳃亚纲); 足块状; 雌雄异体或同体,有的种类为卵胎生。 海产种类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已经记录75000种现存种类和15000种化石种类。 前鳃亚纲 后鳃亚纲贝壳与外套膜通常不发达,亦有全缺者;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肺螺亚纲有壳或消失,肺呼吸 头足纲 头部、足部发达,足环生于头部前方,故名头足类。 化石种类超过9000种,现生种类约650种左右。 全部海产,多数善游,一些种类能作长距离、快速、定期的洄游。 除原始种类(鹦鹉螺)具外壳,其余种类为内壳(如乌贼的海螵蛸)或成体无壳; 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 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 心脏一心室2个或4个心耳; 口内有颚片和齿舌; 不少种类内脏腹侧具墨囊。 外套膜发达,形成袋状,所有的内脏器官都包裹在其中。 其上肌肉十分发达,藉外套膜肌肉收缩,将外套腔中的水分从漏斗口喷出。 雌雄异体、异形,交配受精,无变态。 分二个亚纲: 四鳃亚纲 鳃和心耳、肾脏均2对(各4个),外壳螺旋形、分室。 触腕数目多,无墨囊。 现生的仅鹦鹉螺。 二鳃亚纲 鳃、心耳、肾脏均1对(各2个),内壳或无壳。 触腕8个或10个,具墨囊。 如乌贼具10个腕,内壳为“海螵蛸”; 章鱼只8个腕,内壳退化。 * * 石鳖 圆田螺 1、体形与分部: (1)两侧对称(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足、和内脏团3部分。 2、具外套膜和贝壳(外套膜外层上皮的分泌物形成) 背侧皮肤褶襞向腹面下延伸成为外套膜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灰质贝壳,覆盖在身体最外面。 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外套腔,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水生种类的外套膜表面或边缘密生纤毛,藉其摆动而激起水流,从而进行呼吸、滤食、排泄等活动。 (3)体壁分2层: 上皮(上皮细胞和其间的腺细胞)和真皮(结缔组织和肌肉,均很少各自排列成层状,常相互交织在一起。故不再是皮肌囊的形式) 外套膜结构图 贝壳通常分三层: 角质层:外层,由贝壳素构成,有多种颜色,用来保护构成贝壳的钙质不被碳酸溶解; 棱柱层:中间一层,较厚、质地疏松、占贝壳的大部分,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结构。 珍珠层:内层,由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其表面光滑,具珍珠色彩。 随着个体的生长,外套膜不断分泌,贝壳也不断的加大加厚。 外套膜分泌旺盛时,贝壳生长也快,反之生长减慢,于是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疏、密的生长纹,可作为生长情况和年龄测定的依据。 贝壳 软体动物除极少数种类外,绝大多数都有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贝壳,通常位于身体的最外面,为保护器官。 但不同的种类,贝壳的数目、形态变化很大: 无板类——无壳; 腹足类、单板类、掘足类——1片贝壳; 瓣鳃类——2片贝壳; 头足类——贝壳退化为内壳或成体完全消失; 多板类——8片贝壳。 贝壳的形态及其上的纹、刺、肋、齿等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次生体腔极度缩小,仅残留围心腔和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的内腔。 微血管和一部分动、静脉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