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 1、精细地描写人物的衣饰及环境。将时代社会的变化 在物和空间的描写上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 2、雅俗融合的特征。中国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熏染 以及西方现代文化的教育,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素养。小 说既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套路,又有“现代派”的味道。 3、繁复、丰富的意象。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独 特的意象又带来小说独特的风貌。 “现代罗曼司”的徐訏和无名氏 “现代罗曼司”是指40年代出现的以徐訏和无名氏为代表 的都市大众传奇小说,这类小说往往以时髦趣味和媚俗效 果为目的,在大众化中又见现代色彩,以传奇化情节,男 女情结和异域情调见长。 一、徐訏:中国现代小说界最善于编织故事的人。有《鬼 恋》《吉普赛的诱惑》《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风萧 萧》在1943年连载于《扫荡报》,很快风靡大后方,1943 年被称为“徐訏年”。故事富有生动性和传奇性。 “现代罗曼司”的徐訏和无名氏 二、无名氏:真实姓名是卜乃夫。1943年底,无名氏在 报纸上连载长篇小说《北极艳遇》(单行本改名为《北极 风情画》),1944年浪漫长篇《塔里的女人》问世。无名 氏后来又以十五年时间完成了大型系列作品《无名书稿》, 其中包括《野兽、野兽、野兽》《海艳》《金色的蛇夜》 等。《无名书稿》塑造了一个浮士德式的人物——印蒂, 为20世纪中国文学提纲了一个新的主题和人物。 第七节 现代通俗小说与张恨水 一、通俗小说概说 通俗文学是适合群众(普通读者)的水平和需要的、大多数读者 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文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二、关于“星社”(P280) 三、几种代表性的通俗小说 1、两个概念: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 2、通俗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P281-282) 3、几个著名的通俗小说:徐枕亚言情小说《玉梨魂》。李涵秋的 社会小说《广陵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侦 探小说。 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张恨水 一、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章回小说大师,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 生涯中,为读者创作了100多部中长篇小说,其中大多为章回小说, 总字数在2000万言。加上他的散文、诗歌和少量的戏剧电影剧本, 全部总创作在3000万言以上。从事新闻工作40余年,是新闻战线上 的“全手匠人”。如此多才多艺多产的作家,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罕 见的。 二、张恨水在20世纪20、3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他能同时创作7部 连载小说,在同行中创最高记录。他的小说连载后大多都出了单行 本而且十分畅销,很多被改编成电影、话剧、地方剧以及评弹等形 式,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拥有庞大的读者群。 老舍曾称他为“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的作品 成名作品是《春明外史》,代表作是《金粉世家》 《春明外史》使他一举成名。写报人杨杏园和青楼女子 梨云、才女李冬青的故事,由此展开了当时社会上下层各 种纷繁的生活画卷。以报人的眼光,揭示了20年代中国社 会政界、军界、学界以至娱乐圈等社会各阶层的种种丑恶 污浊的怪现状。在言情的同时,也渗透着社会讽刺的特点。 张恨水的作品《金粉世家》 一、以《红楼梦》为蓝本,描写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务总理金铨 的儿子金燕西与普通人家姑娘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散的 故事。 二、在结构上有完整的故事框架,人物塑造也很丰满。这部小说在 张恨水的小说艺术创作之中有重要的意义。 1、《金粉世家》是一首金粉飘零、世家没落的挽歌。 2、较好地塑造了冷清秋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形象。 3、是一部在艺术上模仿《红楼梦》之作。 4、大胆借鉴外国小说的艺术手法。 张恨水的作品《啼笑因缘》 在素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把视线转向城市的下 层社会,对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进行了描绘,对小 市民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对下层人民的 疾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能够引起读者尤其是市民阶层读 者的共鸣。成功地塑造了樊家树、沈凤喜、何丽娜、刘德 柱、关秀姑等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樊家树这个理想化 的人物。情节生动,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和市井风味。多角度的心理描写,增强了小说的艺术 魅力。语言具有个性化 抗战时期的作品《八十一梦》 一、小说虽然号称“八十一梦”,实际上除了《楔子》《尾 声》外,作者只写了十四个梦。 二、小说以犀利的锋芒批判了社会的黑暗,作者以梦的形 式来构建小说。在当时此小说曾被人誉为“一切杰作中的 杰作”。 三、其实对《八十一梦》的评价是过誉的,它在技巧华丽 的外表下,更多的是故事与人物简单的排列组合,浮光掠 影,而缺少精心的小说结构。 第十九章 40年代诗歌 第一节 40年代新诗概述 一、抗战初期的时代战声 30年代各诗歌流派对峙的局面,在民族救亡的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