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写作小专题 续写和改写 【写作导航】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材料,遵循原文的思路,按照一定的提示和要求,接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续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在把握原文含意的基础上,开展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其次,要注意叙述角度的统一。比如原文是第三人称,续写部分也要用第三人称。 此外,也要注意原文的脉络与文气,续写的内容应与原文衔接自然、连贯。 改写,就是在忠实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其文体、语体或人称等。改写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基本上不改原作内容,只改变表达形式;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改动。 其次,根据改写要求,确定改写思路。有时要完全忠实原文,比如把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有时可以增加新的内容,这就与扩写结合在一起了,比如把一首叙事诗改写成叙事散文。 【例文引路】 木兰归故里 ——《木兰诗》改写 胜利了!我们终于胜利了!历经十年的血战,我们终于凯旋了! 回朝,面圣,赏金,这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娘啊,你还好吗?十年的战乱,是否殃及了咱们的村庄? 晚上,我偷偷地拿出镜子,打量着镜中那个再熟悉不过但又显得很陌生的木兰。曾经也是春水荡漾脉脉含情的眼睛,如今变得锐利,怎么看也是满含着威严之气,让人一望便知是久经沙场。“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为神玉为骨”,“诗词为心鸟为声”,这些似乎都不属于我了。谁都可以想象出,在战场上厮杀了十年,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手粗了,“纤纤玉指”,可笑!腰粗了,“杨柳细腰”,滑稽!今日之木兰,已非昨日之木兰。希望爹娘还能认出我这个能尽孝的孩儿啊! 一路颠簸,我的心也跳得越来越快,弹指一瞬十年,家里的变化有多大?!阿弟应该又高又壮了,阿妹应该如花似玉了,爹娘也该是满头白发了吧?这路上是怎么回事儿?“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越近家,心里便越怕。“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提心吊胆中,我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儿。 怀着一种不祥的预感,我忐忑不安地推开了家门。“爹,娘,木兰回来了!……娘,爹,你们在家吗?是女儿木兰回来了!”我大声地喊着,院里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回音。家里空无一人。 我呆呆地站着,老屋直勾勾地盯着我,像是在安慰,也像是在哭诉。一阵风吹过,虽已是初夏,却觉寒气逼人。我这才发现,屋子、院子,都已落满了尘埃。那一架织布机还在,上面已经满是蛛网。就是在那儿,我一声一声地叹息;就是在那儿,我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就是在那儿,我立志报国,不杀败敌人,誓不还乡。 …… 爹,娘,木兰今天回来了,你们在何处呢? “木兰,你要记住,常给家里写信,别让娘惦着。”娘,您的话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边,可为什么木兰回来了,却见不到您呢? “我回来啦,木兰回来啦!”我一面喊,一面踉踉跄跄地向祖坟走去,走哇走哇,我来到了自家的祖坟,只见爷爷的坟旁又有了三个坟头。坟上的荒草,在风中抖着,我明白了,我扑倒在坟前。“你们为什么不等我回来呀!”战场上,出生入死,我从来没有掉过一滴泪,在这里却泪如泉涌,仿佛要把10年的泪都流出来。 …… “木兰,兰儿,是你吗?我可把你盼来了。”看哪,爹,娘,还有许多的乡亲们都来了。在锣鼓声与欢笑声中,我骑上了高头大马,一群乡亲簇拥着我。你看,那是我那小弟弟吧,怎么还这样腼腆呢?还东躲西藏的。你看,妹妹也来了,打扮得多美!我看着眼热。快快快,我跑到我的梳妆台前……待我打扮一番,大家一个个定会惊得目瞪口呆。可是当我走出门来,怎么一个人又都不见呢? …… 一阵冷风袭来,吹醒了我的梦,这梦我做过好几次啊! 【名师点评】 文章想象丰富,写出了当时战争带来的尸骨遍野、家破人亡的残酷社会现实,主题承接《木兰诗》前半部分,延续合理。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环境烘托和欲抑先扬的写法,渲染情景,悲剧气氛浓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