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和督灸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埋针 【操作方法】 1.皮内针、镊子和埋针部位皮肤消毒后,即可进行针刺。 2.用镊子挟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入,针刺方向与肌纤维走向垂直。针身可刺入0.5~0.8cm,针柄留于皮外。 3.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固定。 4.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1天。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1h用手按压埋针处1~2min,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埋针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3-5次显效。 埋针 【疗效】 本院患者多肌腱端炎,部位一般多在肌腱附着点部,一般取疼点阿是穴,疼点部位多表浅,针刺方向应与肌纤维走向垂直,将针埋入后,用胶布固定。留针期间,每隔1h用手按压埋针处1~2min,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埋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1-3次即可有效。 埋针 【注意事项】 1.胸腹部不宜埋针。 2.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调整针刺方向或将针取出重埋。埋针期间避免感染。 拔罐疗法 【操作方法】 火罐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我院多用闪火法。 1.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火罐内壁中段绕1~2圈,或稍作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并及时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须注意操作时不要烧到罐口,以免灼伤皮肤。火罐一般留置5-15分钟,夏季及肌肤薄处时间宜短,以免起泡。 病变范围小的部位或压痛点可用单罐法;范围较广泛的可用多罐法;肌肉比较松弛或僵硬(如硬皮病)以及局疗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可采用闪罐法。 拔罐疗法 2.走罐法:多用于腰背颈肩及四肢肌肉丰厚部位,是先在皮肤上涂上润滑油,将罐拔好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推动方向后边着力。前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或循经,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度。 拔罐疗法 3.起罐法:起罐亦称脱罐。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或将火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落下。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造成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易使患者产生疼痛。 拔罐疗法 4.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5.应用走罐时,罐口要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位,以免损伤皮肤。 拔罐疗法 【疗效】 主要用于配合其它疗法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1~3次即可显效。 拔罐疗法 【注意事项】 1.拔罐部位或穴位,一般应选择肌肉丰满、皮下组织充实及毛发较少的部位为宜。吸拔力过大,吸拔时间过久,可使拔罐的部位皮肤起泡。 2.初次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儿童与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且拔罐的个数要少,选卧位并随时注意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处理。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3.拔火罐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快。谨防烫伤皮肤。 拔罐疗法 4.拔罐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罐具脱落。拔罐数目多时,罐具之间的距离不宜太近,以免罐具牵拉皮肤产生疼痛,或因罐具间互相挤压而脱落。 5.应用走罐时,罐口要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位,以免损伤皮肤。 拔罐疗法 6.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宜采用拔罐法: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患者。 2)全身高度浮肿者、高热、惊风、抽搐的病人。 3)皮肤高度过敏、受术部位皮肤破损、溃烂,或外伤骨折部位、静脉曲张处,或癌肿恶瘤部位、皮肤丧失弹性者。 4)五官部位、肛门及心尖搏动处。 5)孕妇的腹部、腰骶部。 6).大血管附近、浅显动脉分布处和疤痕部位。 7)肌肉消瘦、骨露不平及毛发多的体表部位。 灸法 【适应症】 1、本法适应于AS颈背腰髋部僵硬、酸困、冷痛、功能受限;RA之膝、踝、腕等关节酸沉、冷痛、屈伸不利。 2、一般与针刺配合使用。 灸法 灸法 【禁忌证】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疔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粘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灸法 【操作方法】 灸法的种类很多,结合我院病人情况,临床多采用箱灸,其次温针灸、隔姜灸,现介绍如下: 灸法 箱灸:将整支艾条均匀分为7~8份(每份3cm左右),点燃后均匀放在特制的灸箱内(注意勿与箱边接触,以防点燃灸箱),之后盖好,等艾条燃完后把箱子取下即可。本治疗多与针刺配合,亦可单独使用,治疗过程中多询问病人,防止烫伤病人。 灸法 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