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第6章 吸虫病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方次睾吸虫: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4的中央。睾丸分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直前方。卵巢椭圆形,位于睾丸的前方。子宫弯曲,在卵巢前方,伸达腹吸盘上方,后端止于前睾丸的前缘,内充满虫卵。 台湾次睾吸虫:口吸盘呈杯状,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1/3处。睾丸呈圆形或椭圆形,前后排列在虫体的后端。卵巢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睾丸的前方。子宫弯曲到前睾丸的前缘,伸向腹吸盘与卵黄腺开始之间的距离内。卵呈椭圆形,前端有卵盖,后端有一个小突起。 图6-21截形微口吸虫成虫(引自孔繁瑶,1997) 图6-20 鸭后睾吸虫成虫(引自孔繁瑶,1997) 发育与传播 前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 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各种蜻 蜒的成虫及其稚虫。 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螺蛳吞食(或虫卵遇水孵出毛蚴),发育为胞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离开螺体游于水中,遇到蜻蜒稚虫 时,进入其体内,在肌肉中形成囊蚴。家禽由于啄食含有囊蚴的蜻蜓稚虫或成虫而感染。囊壁被家禽的消化液所溶解,童虫脱囊而出,经肠进入泄殖腔,再转入输卵管或腔上囊。 前殖吸虫的生活史 寄生在输卵管的成虫产卵 虫卵随粪便排出落于水中 第一中间宿主——螺蛳吞食 发育:毛蚴-胞蚴-尾蚴 尾蚴逸出 尾蚴进入第二中间宿主——蜻蜒成虫及稚虫, 形成囊蚴 啄食蜻 蜒感染 终末宿主 图6-15 前殖吸虫的生活史(引自孔繁瑶,1997) 症状与病变 初期产薄壳蛋 中期抱窝现象 后期从泄殖腔流出石灰样或卵黄样物质,重病鸡可能死亡。 输卵管炎,黏膜充血,管壁极度增厚 在管壁上可找到虫体 诊 断 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发现病变,并 发现虫体,或用沉淀法进行粪便检查发现虫卵 即可确诊. 治疗与预防 治疗药物 丙硫咪唑 也可试用吡喹酮 预防 ① 定期驱虫: ②消灭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③在蜻蜒出现季节,防止鸡群啄食蜻蜒及其稚虫。 学习要点 ① 前殖吸虫寄生在输卵管内和泄殖腔。 ② 前殖吸虫的发育需要两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和蜻蜓,其流行季节与蜻蜓出现的季节是一致的,动物以经口感染。 ③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情况,剖检动物发现虫体或对粪便作实验室检查,查出虫卵即可确诊。 ④ 定期驱虫,防止鸡群啄食蜻蜒及其稚虫。 环肠吸虫病 环肠吸虫病是指由环肠科的舟状嗜气管吸虫 寄生于家鸭及野鸭的气管、支气管,也偶见于 鼻腔引起的疾病。 概 述 病原形态 虫体活时呈暗红色或粉红色,两端钝圆,椭圆形。 缺少口、腹吸盘,肠管在体后合并成“肠弧”,肠管内 侧有许多盲突。睾丸和卵巢均为圆形,卵巢位于肠弧 之内的右侧与两个睾丸呈三角形排列,肠弧外侧为卵 黄腺。子宫位于肠管内侧的整个空隙。虫卵呈卵圆 形,内含毛蚴。 发育与传播 舟状嗜气管吸虫的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淡水 螺。虫卵由鸭的呼吸道进入口腔,经胃肠道,随粪便 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扁卷螺和椎实 螺体内发育至尾蚴,尾蚴在螺体内形成囊蚴。家鸭取 食含囊蚴的螺类而受感染。童虫经血循环而入肺,再 由肺转入气管,发育为成虫。 症状与病变 虫体阻塞禽类气管,引起禽类咳嗽、气 喘,患禽因窒息而死亡。 诊 断 气管分泌物中检出虫体可确诊。 治疗与预防 可试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进行治疗。注意灭 螺,勿在水边放牧,以防感染。 学习要点 ① 环肠吸虫寄生于家鸭及野鸭的气管、支气管以及鼻腔,虫体呈椭圆形,虫体缺少口、腹吸盘,肠管在体后合并成“肠弧”。 ② 环肠吸虫病的传播与流行:发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淡水螺,动物经口感染。 棘口吸虫病 病原为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在家禽(尤其是水 禽)肠道内家禽感染棘口吸虫病较为普遍,尤其在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自治区更为多见 概 述 病原形态 棘口吸虫虫体呈叶片状,为中小型虫体,其最显著 的特征是虫体前端有头襟(头冠、口领)其上有许多 小棘,睾丸2个,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部。 发育与传播 棘口吸虫的发育通常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参与 虫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蚴 囊蚴 囊蚴 淡水螺 水生植物 鱼、蝌蚪 囊蚴经口感染宿主以后直接到达 寄生部位经三周左右发育为成虫。 症状与病变 虫体在寄生部位造成机械性刺激和毒素作用,引起肠黏膜发炎、出血。 病禽食欲减退,下痢、贫血、消瘦、生长发育受阻,最后极度衰弱而致死亡。 诊 断 剖检死禽发现虫体;生前诊断用粪便检查 法,连续洗涤法和饱和盐水浮集法发现虫卵即 可确诊。 治疗与预防 治疗 ①硫双二氯酚 ②氯硝柳胺 预防 ① 在流行区,对患病群进行有计划的驱虫,驱出的虫体和排出的粪便应严格处理。 ② 每天从禽舍清理出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