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3、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的原因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虽然太阳高度角偏低,但白昼时间长。 1.9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总结 二 二、4 知识回顾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 往往会造成旱涝灾害 夏季风与雨带推进迟缓,久久徘徊在南方,则会造成“南涝北旱”。 夏季风与雨带推进迅速,且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会造成“北涝南旱” 。 差异显著的同纬地区 上海与开罗地区 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内流区 外流区 在图中描出内、外流区界线。想一想:这条界线与哪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大体一致? 400毫米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从上、中、下游来看,长江干流_____河段落差最大,因此 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_________段和_______段。 2.长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有“_________” 之称。已建成的著名的水利枢纽工程有_______和_________。 3.长江干流沿岸四大港口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超过____千米,货运量居全国内 河货运之首,被誉为“_________”。 上游 长江三峡 金沙江 水能宝库 葛洲坝 长江三峡 重庆 武汉 南京 上海 7万 黄金水道 【活动链接】 1.说出长江三峡的位置,并从地形角度分析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 答案:长江三峡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转换处(宜昌以西的巫山处,长江切穿巫山而成)。在此处建设大坝,峡谷地形,河流较窄,有利于大坝修建。 2.长江干流落差最大是哪一段?从地形、气候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答案:上游河段。 长江不少河段流经地势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长江流域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所以水能丰富。 3.荆江河段多曲流的原因是什么?容易发生什么自然灾害? 答案:长江荆江段因河流进入平原地区,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形成了典型的曲流形态。易出现洪涝灾害。 4.从“水能”和“水运”两方面,阐述长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长江干支流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水能资源,可以保证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支流连通南北,形成纵横广阔、江海联运的水运网。长江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商品贸易繁荣、货运量很大,长江发达而廉价的水运可以保证部分货运的要求,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宜昌 湖口 上 游 水文特征: 多峡谷、急流和险滩 开发利用方式: 建设水电站(二滩、龚嘴、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等) 中 游 水文特征: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开发利用方式:航运、灌溉等 下 游 水文特征: 水流平稳,江阔水深开发利用方式: 航运、灌溉等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小结】 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说一说导致长江洪水频发的原因有哪些,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上中游湖泊减小 ◆森林草地遭破坏 ◆生态环境恶化 疏通河道 洪水频发原因 解决办法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湖泊的调蓄能力降低 ◆流域内降水充沛 暴雨时,干支流同时涨水 ◆中游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合理放牧退耕还草 退耕还湖 裁弯取直 勤学善思 合作探究 开 发 利 用 水能丰富 沿途灌溉 观光旅游 日常用水 龙羊峡水电站、小浪底水利工程等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工程等 沿途城市的居民饮用水、工业用水等 塑造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 母亲的奉献 我国治理开发黄河,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河口 桃花峪 上游 中游 下游 兴修水利 保持水土 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拯 救 母 亲! 下游 中游 上游 解决措施 原因 问题 河段 凌汛 下游河面结冰 轰炸冰坝 荒漠化 过度放牧、不合理垦殖 合理放牧 洪水 下游地上河易决堤 加固大堤 断流 沿途用水量过多 统一调配 污染 工农业废水 控制污染源 生活污水排放过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