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性能沥青路面技术(Superpave)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周进川 二○○九年十一月 背景 1983~1984年,NRC提出一项特别研究报告——“美国公路,加速寻求新技术” 1984年,AASHTO向美国国会游说支持SHRP计划 1986年,提出SHRP最终研究计划报告 1987年,SHRP正式开始执行 Strategic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 1987~1993 1亿5千万美元 四个领域 ——沥青 ——混凝土与结构 ——公路运营 ——路面长期性能(LTPP)  沥青项目研究成果 21项 沥青结合料10项 混合料体积设计3项 混合料分析与性能预测8项 ——Superpave技术(SUperior PERforming Asphalt PAVEment) ——相关试验设备、方法、软件 Superpave技术 沥青结合(胶结)料性能规范(PG ??-??) MP1 M320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方法(SGC) MP2 M323 R35 沥青混合料性能预测(SST) 沥青分级标准 针入度分级标准(25℃) 粘度分级标准(60℃) 性能分级标准(达到相同标准下的试验温度) 沥青针入度指标体系 原样沥青 针入度:分级指标 针入度指数:感温性指标 软化点:高温指标 60℃动力粘度:高温指标 10℃延度:低温指标 15℃延度: 蜡含量:与沥青高、低温特性有关 闪点:安全指标 溶解度:纯度(质量)指标 密度:与沥青组分组成有关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老化指标 质量变化:  残留针入度比: 残留延度: 沥青针入度指标体系 满足同一标准的沥青可能有不同的温度敏感性(组分不同); 沥青指标与沥青路用性能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软化点可能存在假象 10℃(延度)不能代表真正的“低温” 针入度指数曲线的外延并不可靠(特别是对于改性沥青) 不同油源生产的100#沥青——BTDC图 沥青针入度 主要优点: 针入度分级试验温度接近沥青的平均使用温度 试验与检测速度快 可方便地应用于现场实验室 设备费用较低 试验精度较确定 可测定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沥青针入度 主要缺点: 经验性的试验方法 剪切速率高,且是一个变量 不能获得拌和与压实温度数据 当25℃针入度相似时,不能反映沥青特性的较大差异 两种沥青指标体系比较 性能级与针入度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标体系 主要相同点: 都有闪点指标 都采用RTFOT或TFOT进行短期老化 都有RTFOT或TFOT后的质量损失指标要求 主要不同点: 分级指标不同 指标体系不同 针入度是经验性指标,性能级是流变指标 两种沥青指标体系比较 沥青的针入度等级和性能等级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主要内容 沥青结合料性能分级:AASHTO M 320 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AASHTO M 323 Superpave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体积设计:AASHTO R 35 沥青结合料性能分级AASHTO M 320 沥青性能分级标准——基于气候的分级体系 性能分级体系(Performance Grade) 沥青结合料性能分级 M P1 M P1a M 320-03 G*/sinδ——高温劲度; G*×sinδ——中温劲度。 M 320-05 对于表2,按PP 42,结合T 313和T 314方法确定临界低温开裂温度。 M 320-09 对于表2,按R 49(PP 42),结合T 313和T 314方法确定临界低温开裂温度; 对于表3,按TP 70-09(MSCR)确定不能回收结合料的蠕变柔量,其中“S”、“H”、“V”分别对应标准、高、非常高的交通量。 主要试验方法 T 44, 沥青材料溶解度 T 48, 克利夫兰开口杯闪点‘与燃点 T 240, 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 R 28, 沥青加速老化(PAV) T 313, 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结合料的弯曲蠕变劲度 (BBR) T 314, 直接拉伸测定沥青结合料的断裂性质(DT) T 315, 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测定沥青结合料的流变 (DSR) T 316, 用旋转粘度仪测定沥青结合料的粘度 TP 70, 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进行沥青结合料的多级应力蠕变恢复试验(MSCR) 试验汇总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原样沥青——沥青分级与验证:    G*/Sinδ≥1.0kPa RTFOT后的沥青——高温性能: G*/Sinδ≥2.2kPa RTFOT+PAV后的沥青——疲劳性能: G*?Sinδ≤5000kPa 动态剪切流变仪 动态剪切流变仪原理 粘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DSR) 沥青材料的粘弹特性 弯曲梁流变试验 RTFOT+PAV后的沥青——低温性能: 蠕变劲度S≤300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