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Ⅳ;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一、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2-(1)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废除科举等元蒙统治政策,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2)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的出现,为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演出场所)和群众基础(大批观众)。 艺术形式的成熟。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一)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录鬼簿》介绍;2、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以真定为主,旁及大名、保定、涿州、漳德等地区。 隋唐以来的南北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商业繁盛。 《录鬼簿》记载前期真定杂剧作家主要有白朴、李文蔚、尚仲贤、戴善甫、候正卿、史樟、江泽民等7人,此外还有大名李进取、陈宁甫,保定彭伯威,涿州王伯成,漳德赵文殷、郑廷玉等人,他们共同构成河北作家群。 作品:李文蔚与《燕青博鱼》、尚仲贤与《柳毅传书》、戴善夫与《风光好》、郑廷玉与《看钱奴》等。;3、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东平为主,包括济宁、兖州、泰安、德州、济南、棣州、益都等地。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厚的民间演剧传统。 《录鬼簿》记载,前期作家中,东平籍的有高文秀、张时起、李好古、顾仲清、张寿卿等5人。另外还有济南的武汉臣、岳伯川、棣州的康进之、益州的王廷秀等。 水浒戏创作的中心:元杂剧存目的水浒戏约30种,山东作家群有10种之多。其中康进之2种,高文秀8种。;4、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平阳为中心,兼及太原、大同等地区。 显要的地理位置、人口仅次于大都、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诸宫调的发源地)。 《录鬼簿》记载,前期杂剧作家中平阳籍的有6人:石君宝、于伯渊、赵公辅、狄君厚、孔文卿、李潜夫;太原籍2人:李寿卿、刘唐卿;大同籍的1人:吴昌龄。他们构成山西作家群。 代表作品:石君宝与《秋胡戏妻》、《曲江池》;李潜夫与《灰栏记》;吴昌龄与《西天取经》;(二)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1-(2)第二阶段: 时间:元武宗至大(1308-1311)到元文宗天历(1328-1330)至顺(1331-1332)年间; 作家:从北方南下的郑光祖、乔吉、宫大用、秦简夫等,南方籍的杂剧作家如金仁杰等人也崭露头角; 特点:明显体现出南方的人文色彩,创作风格趋向典雅,创作题材多为文人韵事和仙道隐逸;宣扬伦理的题旨日益加强,积极的抗争精神日益消退。;1-(3)第三阶段: 时间:元顺帝朝(1331-1368)到明初; 特点:这一时期,在北方戏剧圈,杂剧创作日见沉寂,处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也是萎靡不振。杂剧走向衰落。 衰落的原因:体制上的缺陷(如一人主唱的形式、一本四折的剧本结构);关于“元曲四大家”;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科范:“科”包括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舞台的效果。 “把盏科” 、“混战科”、 “做悲科”、“内做起风科”。;三-2、结构体制:“一本四折”;《窦娥冤》楔子;;;题目 沉黑江明妃青冢恨   正名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三-3、音乐体制:曲牌联套;三-4、行当体制:分为旦、末、净、杂四大行当。;四、元杂剧的内容分类;五、元杂剧作品的流传与版本;现存杂剧的版本:;小结;思考题 ;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