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语言学 一、反切 反切:我国给汉字注音的一种传统方法,亦称“ 反语 ”、“ 反音 ”。是用两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两个字中,前者称反切上字,后者称反切下字。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字调跟反切下字相同。如:东,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红的韵母ong和声调,便构成东音。 反和切 毛晃《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条例》:“音韵辗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 辗转相协:作为反语的两个字中的任一个字都可以作反切的上字,也可以作反切的下字。 反 东田 :颠童 桑落:索郎 中国必胜 切 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 俞正燮xiè:“两合读法,缓呼之则两字,急呼则一字也。” 注意点 反和切,是以当时的读音为标准的 蜮yu4,古獲切,以爲蝦蟆之別名。 率shuài《廣韻》所類切。 《廣韻》所律切。 直音法 直音就是用一个字来注另一个同音字的音。毕音必 。 读若 王筠:“有第明其音者,有兼明假借者,不可一概论也”; 钱大昕:“读若皆古书假借之例,不特寓其音,并可通其字。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 陆宗达将读若分为“音义相同的读若”和“音同义异的读若”两类 。 《说文·齿部》:“齭,齿伤酢也。从齿,所声。读若楚。” 按:齭,意为“酸楚”、“痛楚”。 《说文·林部》:“楚,丛木,一名荆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酸楚字以楚为之。” 姐:江野切 《广韵》兹野切 二、五音和四声 五音,原来是乐律中的宫商角徵羽,后来被用来借用为音韵学的术语 。 四声,周颙,沈约首次提出了汉语当中存在四声,也就是平上去入四声 三、韵书的发展 李登的《声类》和吕静的《韵集》 《王仁昫xù刊谬补缺切韵》 《声类》,十卷,魏李登撰。 《韵集》,五卷,一说六卷,晋吕静撰。 《声类》和《韵集》的特点 1、以五声命字,就是按宫商角徵羽分篇。 2、不立诸部。 3、每一篇中,凡同音字列在一起。 4、有反切。 5、有注释。 四、辞书的发展 1、《广雅》 《广雅》又名《博雅》,十卷,魏张揖撰。 张揖字稚让,清河(或曰河间)人。就是增广《尔雅》,补《尔雅》之未备。所以全书体例仿《尔雅》,分为十九篇,名称一仍其旧。 训诂名物多达2343种。 《广雅》注本 《广雅》注本,清代比较有名的三大家是钱大昭,庐文弨和王念孙。 王念孙《广雅疏证》。 特点:形音义三者互相推求,以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 2、字书:吕忱《字林》 吕忱,字伯雍,为《韵书》作者吕静之兄。 唐代封演《闻见记》。 《字林》七卷,分为五百四十部首。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比《说文》多了3471个字。异字 古籀奇惑之字。 释义的不同 窜: 《字林》:“逃也。” 《说文》:“匿也。” 《左传·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 清任大椿所辑《字林考逸》八卷。 清陶方琦《字林考逸补本》一卷。 3、顾野王《玉篇》 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 ,字希冯,梁吴郡(今江苏吴县)人。梁武帝大同年间曾奉诏撰《玉篇》,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完稿。《玉篇》以《说文》为本,仿其体例,部目稍有增删,分为542部,部次同《说文》也稍有差异,而收字增多,共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个字。 《封氏闻见记》 《玉篇》体例 每字下先注反切,再引群书训诂来释义,对其他字书的材料也多所采纳,解说颇为详细,有时有顾野王自己的按语来近一步阐明词义,还有的注明了古今字异体字等内容。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