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的融合.doc

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的融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教学的融合 收稿日期:2018年06月06日 收稿日期:2018年06月06日 作者简介:王晨(1983—),女,安徽宿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文学。 项目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英语听说教学‘主导-主体’结构建构”(2017SJB2159)。 王晨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外语系,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中国文化底蕴丰厚,与日俱新。新时代的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学生应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作为实践的重要部分。在英语听说教学中,通过多角度的英语视听输入和丰富的英语口语输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结合。这一融合旨在通过英语视听的方式输入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表达,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素材,从而更好地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英语视听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并在之后多次谈及此核心概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1], 特别阐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均赋予了中国人民努力前行的勇气与力量。优秀文化需要传播,通过传播促进交流。而中国文化的涉外传播与交流需要依托各种外语媒介,特别是英语。因此,当代学生应具备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展示当代中国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念以及承载人类价值观念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以及人自身的统一体[2]。在“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国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而作为一个千年文明古国,中国文化软实力更不容小觑。 文化具有传承性。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歌赋、典籍著作、生肖节日、立法节气、医药饮食、文物古迹等等,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对于提升当代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3]。 文化同时也具有时代性。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在“中国梦”和“一带一路”背景的影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在新时期的中流砥柱,并被写入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这一新声音也亟待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展示大国风范。 二、英语听说与中国文化 作为中国学生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听说的学习与实践,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在“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各类英语技能测试中,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的融合越来越多。 在英语听与说的这对矛盾关系中,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听是输入,说是输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输入,学习者习得相应的知识;通过输出,所学知识得以应用。 中国文化与英语听说关系图 Karen E Johnson在其著作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中提到:“语言的输入必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至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4]。汉语形式的中国文化是中国学生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是中国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会促进学生对与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产生极高的兴趣。同时,英语形式的中国文化的表达是目前中国学生最大的“缺失”,这一点从近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段落翻译中就可窥一斑——各种“神翻译”层出不穷:Medical Grass(药草Herb)、Long River(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或The Yangtze River)、The Kingdom of Ming(明朝Ming Dynasty)、Four Big Famous Books(四大名著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ese Literature),又或者在翻译过程中一言不合就拿汉语拼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