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量分析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解法2: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5.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 1).温度的影响:沉淀的溶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 2).溶剂的影响:无机物沉淀大部分是离子型晶体,溶解度在水中比在有机溶剂中大一些。 3).沉淀颗粒大小的影响:实验证明,晶体颗粒大的比小的溶解度小。 4).形成胶体溶液的影响:形成溶胶后沉淀分散在溶液中,胶体微粒很小易穿滤。(加热和加入电解质) 5).沉淀析出形态的影响:亚稳态沉淀溶解度较大。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9.3沉淀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一、沉淀的类型 1.沉淀的类型 晶形沉淀BaSO4 颗粒直径约为:0.1-1?m; 沉淀表面积小 无定形沉淀Fe2O3.nH2O 颗粒直径约为:0.02?m;沉淀表面积大 凝乳状沉淀AgCl 颗粒直径约为:0.02?m凝乳状沉淀0. 1?m 沉淀表面积大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2.影响沉淀的颗粒大小的因素 冯.韦曼经验公式 cQ为加入沉淀剂瞬间沉淀物质的浓度; s 为开始沉淀时沉淀物质的溶解度; cQ -s 为沉淀开始瞬间的过饱和度; (cQ–s)/ s为沉淀开始瞬间的相对过饱和度; K与沉淀性质、介质和温度有关的常数。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二. 沉淀的形成过程 过饱和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1.晶核的生成 均相成核作用: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通过离子缔合作用,自发地形成晶核。 异相成核作用:溶液中混有固体微粒,在沉淀过程中,固体微粒起着晶种的作用,诱导沉淀的形成。 *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一般情况下,异相成核总是存在的,均相成核取决于沉淀的性质( )。 如图:BaSO4的: * 3.沉淀的一般规律 聚集过程:由离子聚集成晶核,再进一步堆积成沉淀颗粒的过程。聚集速度主要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有关,相对过饱和度越大,聚集速度也越大。 定向过程:构晶离子具有按一定的晶格排列而形成大晶体的过程。定向速度主要与物质的性质有关,极性较强的盐类,一般具有较大的定向速度。如BaSO4 、MgNH4PO4 2.聚集和定向排列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愈大,分散度也愈大,形成的晶核数目就愈多,得到的是小晶形沉淀。(重量分析不希望的) 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愈小,分散度也愈小,形成的晶核数目就愈少,得到的是大晶形沉淀。(重量分析所希望的) * §9.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共沉淀现象:当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组分在该条件下本来是可溶的,但它们却被沉淀带下来而混杂在沉淀之中。BaSO4吸附Fe3+ ,本来可溶的Fe2 (SO4)3也就混杂在BaSO4沉淀之中。 (一)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 (二)生成混晶或固溶体引起的共沉淀 (三)吸留包夹引起的共沉淀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AgCl沉淀表面 的吸附情况 AgCl晶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吸附层 扩散层 抗衡离子 1.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抗衡离子的吸附,一般遵循的规律: a.凡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微溶或离解度很小的离子,优先被吸附。(Ca 2+、Hg 2+存在时, BaSO4沉淀吸附Ca 2+ ,因为CaSO4沉淀溶解度比HgSO4小) b.离子的价数愈高,浓度愈大,则愈易被吸附。 c.与沉淀的总表面积有关:面积大吸附杂质多。 d.与溶液的温度有关:温度高,吸附杂质少。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2.生成混晶或固溶体引起的共沉淀 每种晶形沉淀,都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如果杂质离子的半径与构晶离子的半径相似,所形成的晶体结构相同,则它们极易生成混晶。 例如:BaSO4和PbSO4;BaSO4和KMnO4等。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3.吸留和包夹引起的共沉淀 在沉淀过程中,如果沉淀生成的速度太快,则表面吸附的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被沉积上来的离子所覆盖,这样杂质就被包藏在沉淀内部,这种现象称为吸留。引起共沉淀的程度,也符合吸附规律。有时候母液也可能被包夹在沉淀当中。 * 二.继沉淀现象 继沉淀现象是指溶液中某些组分析出沉淀之后,另一种本来难于析出沉淀的组分,在该沉淀表面上继续析出沉淀的现象。这种情况大多数发生在该组分的过饱和溶液中。 例如: 0.010mol/L Zn2+的0.15mol/L HCl溶液中,通入H2S,根据溶度积,应该有ZnS沉淀析出。但是由于形成过饱和溶液,即使放置一个月,也无沉淀生成。假如加入Cu2+通入H2S,首先析出CuS沉淀,放置一段时间,就不断有ZnS在CuS的表面上析出。 成都理工大学材化院 * 产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