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废名小说的特点: 从容淡泊 :废名描绘的人生有笑有泪,但他从不挖掘人物含泪人生中的社会根源与经济缘由,他的人物在逆境中总活得那么从容平淡。废名有意弱化题材的社会意义,而倾心于展示人物面对逆境时的从容淡泊,淡淡点出其中的精神力量或精神追求。 废名小说的特点: 禅悟般的超脱 废名小说的情节、故事都是淡化过了的,废名用他那支彩笔涂抹出人生的七彩画,在他平静的勾画中隐约告白他的读者这就是人生,它如溪流,没有巨澜,也不会改变它的行程。这种平淡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废名喜好禅宗有关。 废名小说的特点: 总之: 1、小说具有反朴归真的人生态度,有唐人绝句的诗词意境。有“唐人绝句式”的小说之称。 2、小说具有诗化倾向,跳跃性大,思想深奥,含佛理禅机,玄妙晦涩,让人颇费心思。 3、小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淡雅神秘,艺术味浓郁,展示生命的活力和乡村的静穆,创造了一个古朴明净、清野朦胧的艺术世界。 乡土小说的特征 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其次,乡土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第四,致力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其地方色彩主要是通过各地风俗习惯的描绘而表现出来,同时也感到某些风俗习惯的愚昧和野蛮,不得不对它们进行剖析和批判。 三、乡土小说的意义。 1.突破了写知识青年的狭小天地,拓展了五四小说的题材领域; 2.改变了“问题小说”创作上的流弊,在人物、场面、细节描写上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 3.标志着新文学作家关注目光的转向:转向社会、转向农民、转向客观写实,加强和巩固了现实主义在新文学中的主流地位。 “乡土文学”概说 一、 “乡土小说”概说。 1923年前后,“问题小说”逐渐衰落,乡土写实小说则陆续出现,并在1926年前后达到高潮。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主要的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台静农、许杰、许钦文、彭家煌、蹇先艾、徐玉诺、黎锦明、王任叔等。 这些青年作家大多寄居北京或上海,效法并继承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先后涉足“乡土”,展示中国乡村的变故、愚昧和落后,进而对“乡土中国”进行批判。 ⑴何为“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 “蹇先艾叙述过的贵州,裴文中关心的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文学这以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 小说二集导言》 ⑵ “乡土小说”出现的原因。(见P270) ⑶基本特点: a.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慨叹和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 b.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强烈而理性地对愚昧、野蛮、落后的习俗予以批判; c.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 二、五四“乡土小说”创作: 1.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 原名王衡,仿效鲁迅而取笔名鲁彦。鲁迅曾称其为“ ‘吾家’ 彦弟”。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 ”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载1936年11月《中流》 《柚子》是鲁彦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写“我”客居长沙,正好遇到战乱,无法欣赏岳麓山的胜景,在百无聊赖之中,到浏阳城外观赏了一出杀头的“盛举”。但见刀光一闪,人头落地,就像湖南的柚子一样就地滚动,也一样的不值几文钱。 。“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么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小说无情地鞭挞了湖南军阀草菅人命的暴行。同时又对围观者冷淡漠然的表情进行了尖刻地讽刺。 《黄金》:故事发生在陈四桥,如史伯伯本来是农村中的小有产者,家有十几亩田、几间房子,儿子读过书外出做事,一家人颇得当地人尊重。可是因为经济萧条,儿子年终没有寄回家钱,于是村里人对如史伯伯的态度变了:邻居怕他借钱疏远他;木行老板的婚宴,如史伯伯以白发老者屈居下席;女儿在学校里被人笑骂;家犬在屠户家被人砍死。在他例定摆设的祭祖羹饭的席面上,后生小辈横挑鼻子竖挑眼,要饭的也蛮横耍赖,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