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蟌科     体中等至大型,腹部都有绿色金属光泽。静止时翅在身体背面张开,最主要特征是CuP的基部由盘室生出处强度向前弯拱。  丝蟌科   中等大小豆娘,身体细长,盘室末端尖锐,停息时翅常开展,甚少翅折叠在体背。雄性上肛附器常较长,下肛附器甚短。翅具2条原始结前横脉,原始结后横脉常与后方的横脉连成一条直线;R4+5与IR3结合点距弓脉比距翅结近得多,这个特征与蟌科及其近缘科显著不同,甚易识别。盘室短,梯形,前边不及后边的1/2外,外角甚尖。 山蟌科   体中等至大型,腹部粗壮,或细长,无金属光泽,停息时翅开展,翅柄长而细,盘室外端尖锐,雄性上肛附器较长,下肛附器甚短。  差翅亚目  1 蜓总科 Aeshnoidea   蜓科 Aeshnidae    春蜓科 (箭蜓科)Gomphidae    新蜓科 Neopetaliidae(我国无分布)   古蜓科 Petaluridae(我国无分布) 蜓科              体大型至甚大型。头部在背观,两眼互相接触呈一条很长直线。下唇端缘纵裂;雌性产卵器粗大。翅的中室有或无横脉;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似,距离弓脉也一样远;在翅痣内端常有1条支持脉,有1条径增脉(radial planate)。      本科种类体蓝色、绿色或褐色,飞行很快。有的种类单眼很大,多在黄昏飞出,捕吃蚊子;有的种类趋光性颇强     春蜓科   本科种类身体中等大小至大型,体黑色,具黄色花纹;两眼距离甚远,下唇中叶完整,不纵裂;前后翅三角室形状相同,并且距离弓脉一样远;雄性后翅臀角呈一个角度(甚少数圆形);基中室无横脉;臀圈缺如,甚少具少数翅室。雌性无产卵器。        常见于溪边及池塘边。早春最为常见。    2 大蜓总科 Cordulegastroidea(原为蜓总科下大蜓科)  大蜓科(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     体大型至甚大型,黑色,具黄色斑纹,头部背面观两眼几相接触,至多相遇于一点。翅透明,或具褐色斑纹;成虫下唇纵裂甚深。臀圈只有几个翅室,或多至数十个翅室;雌性无产卵器。    3 蜻总科 Libelluloidea   伪蜻科 (弓蜓科) Corduliidae    大蜻科(山蜻蛉科) Macromiidae    蜻科 (蜻蜓科) Libellulidae    澳蜻蛉科 Synthemidae      伪蜻科   本科种类身体中等大小至大型,常具金属蓝色或绿色,头部在背面观两眼互相接触一段较长的距离;眼的后缘中央常有一个小型波状突起;臀圈明显,四边形或六边形,或稍为长形;足常较长。  大蜻科   本科身体大型,褐色,合胸在前翅与后翅之间有一圈黄带。后翅三角室比前翅三角室距弓脉稍为更近;臀圈不呈足状,它的长度差不多比宽度稍长,无中肋。足特别长。    蜻科   是差翅亚目中身体最小者,后翅长约13-15mm。前缘室与亚缘室的横脉常联成直线;翅痣无支持脉;前后翅三角室所朝方向不同,前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垂直,距离弓脉甚远;后翅三角室与翅的长轴同向,通常它的基边与弓脉联成直线。臀圈足形,趾突出,具中肋。 稚虫多在静水下爬行觅食,它具有匙形下唇,其上有侧刚毛和颏刚毛,这是取食的利器。 7、螳螂目 中至大型昆虫。体细长,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突出,单眼3个,排成三角形。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上颚强劲。前胸特别延长,前足胫节呈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腿节和胫节生有倒勾的小刺,用以捕捉各种昆虫。中、后足适于步行。足跗节5节,有爪1对,缺中垫。腹部肥大,雌、雄背板可见9节。腹面雌只见6节,雄可见9节。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产卵器不突出,尾须短。 广腹螳螂  大螳螂  8、蜉蝣目 体长3-27毫米。身体细长,非常柔软。头部灵活,复眼大,单眼3个;触角短,刚毛状;口器退化。翅膜质,有较密的网状脉,休息时竖立在背面;前翅大,三角形;后翅小或无。尾须细长多节,有些种类有中尾丝。成虫有趋光性,常见于灯下。原变态,也就是在成虫期还要脱一次皮,脱皮前的成虫叫亚成虫。  9、蚤目 是一类体型侧扁,以吸血为生的全变态昆虫。  该目昆虫成虫一般体小(几毫米,个别可达10余毫米),光滑,黄至褐色。体肢着生向后的鬃刺或栉,借以在动物毛羽间向前行进和避免坠落。其针状具刺的口器适于穿刺动物皮肤,以利吸血,甚至起固定于动物皮内的作用。 10、虱目 头略呈圆锥形,触角短小,3~5节。复眼退化或消失,无单眼。口器刺吸式,具不分节的喙,喙的前端开口具微齿列,口器不用时缩入头内。胸部狭小,胸节多愈合。足粗短,攀悬式,跗节1节,末端具1强大的弯向内侧的爪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