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感受作者笔下的景物特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文章的脉络,探讨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课文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2.难点:体会本文把景物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再说长江》第二集《重上江源》〕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今天我们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起揭开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二、自主学习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裸露(luǒlù) 虔诚(qián) 挪动(nuó) 霹雳(pīlì) 砾石(lì) 腈纶(jīnglún)
蠕动(rú) 眩晕(xuàn) 蜷卧(quán) 黧黑(lí) 皱褶(zhě)冻疮(chuāng)
草坝子(bà) 气喘吁吁(xū) 接踵而至(zhǒng) 熠熠烁烁(yì)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黧黑:形容黑。
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懈怠:松懈懒惰。
敦实:粗短而结实。
安营扎寨:指军队驻扎下来。现在有时比喻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风云变幻:比喻事物的变化或局势多变、复杂。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2.了解作者
马丽华,当代女作家,山东济南人,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她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著有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纪实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在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27年,曾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本文是记述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的游记。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边境,东经91°,北纬33.5°,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的山岳冰川群。
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各拉丹冬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但在5000米以上高处存在着强大的局部环流,使降水量高出山下几百毫米,常常雪、雹、霰铺天覆地,极利于冰川发育。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为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初见各拉丹冬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3~11段):写第一天“我”在不同地点所见到的景象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12~15段):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2.作者主要写的是各拉丹冬的哪个地方?它有什么特点?
明确:冰塔林。其特点是神奇、壮美。
3.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冰塔林的神奇、壮美的词语或语句。
明确:“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等。
四、再读课文,问题探究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明确: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山脚冰塔林—草坝子—海拔接近六千米—踏进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海拔已超过六千米—第二天,进入冰塔林。(移步换景,定点观察)
2.说说在各拉丹冬源头,作者一行人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自然环境险恶,气候严寒,行走困难,高原反应严重,驻地条件艰苦,发烧、疼痛、摔跤等。
3.多次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和其他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侧面写出了各拉丹冬自然环境的艰险,表现探险队员乐观坚强、勇敢探索的精神。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发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和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这样的写法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同时队友对“我”的关心,表现了队员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五、课堂小结
这篇游记,作者以时空为序,以跟随摄制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