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关系史
笔记
13404班
严泽川
1
国际关系史导言
第一讲 学科·理论·叙事
1. 国际关系史的学科定位:新兴的、跨学科的一门学问
国际关系史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学问,它与外交史、世界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之间的
联系在于它们的描述对象都超越了某一特定国家的范围(即使是以某一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外交史也涉
及到其他许多国家) ,也都具有与国别史相区别的特质。然而,三者之间的学科分野却也非常显著。外交史
的叙述内容主要集中在政府层面的外交行为上,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几乎不加涉及;世界史的叙述内容可以
说是包罗万象,各国的外交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并非叙述主体;而国际关系史则介于外交史和世
界史之间,它既需要具有世界史的全球视野,又需要以外交史作为它的核心和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避
免陷入“只见树木”或“只见森林”两种有失偏颇的窠臼,才能避免体例上的僵化与空泛。但是,光区分
了三者之间的差异还不足以建构国际关系史自身的学科自律性,它需要在广泛吸取外交史和世界史理论的
优点和长处的同时,构建自身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突破国际关系史的旧有体例,并对其进
行新的建构。
2 . 理论的开放意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国家间关系
本课程是以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家间关系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的比喻
来说明:国际体系宛如星光灿烂的夜空,国际格局就是夜空中的星座,而国家间关系就像每个星星与另一
个星星的关系。要想清晰地认知夜空,必须确认每一个星座,而每一个星座的确定又与具体的星星密切相
关。
国际体系通常包括体系的层次( level )部门( sector),其中层次中包括体系、次体系、单位、次单位和
个人(而不象以往的国际关系史只聚焦于单位层面) ,部门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及环境(而
不象以往的国际关系史只注重政治—军事部门) 。体系和层次由于互动能力(主要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
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交通和通信技术、商业金融等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往的国际关系史在互动能力方面缺乏
理论上的自觉)的作用而形成某种结构和模式——即国际格局。确定国际关系格局离不开国际关系体系中
的主要单位——民族国家,因此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最主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行为体,民族国家间的
关系和大国的兴衰也就成为认识国际关系格局的关键。但本课程也特别注重非国家行为体对国际关系体系
演变的作用。
本课程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是在体系层面——即威斯特伐利亚、维也纳、凡尔赛—华盛顿和雅尔塔
四大体系的兴衰演替的历史,一条暗线是互动能力方面——即现代以来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对
国际关系体系演变的促进作用。为了将两条线索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要借鉴和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因此理论上的开放意识成为必要。
3. 叙事的整体观念:对宏大叙事的批判与多元论方法
在明确本课程的学科追求和理论构建之后,怎样叙事就成为了关键。任何历史类著作都离不开资料的
取舍。本课程在资料取舍方面的原则是:新旧互订、略古详今、崇洋不媚外、积极吸收国内外各种已有的
专题性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对新资料的取舍采取了这样一条原则,对已经形成定论予以采用,
对尚有争议的暂时保留,但这容易给人留下吸收新成果不够的印象。
本课程对宏大叙事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吸取其整体观念较强的优点,但摈弃了一元论的叙事方式(如
现代化理论、经济决定论、阶级分析理论等) ,而是采取一种多元论的视角,即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杜绝先
入为主、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做法。换言之,本课程的叙事方式是以多元论为基础的整体观念。
第二讲 大国外交思想·欧洲经验·全球视野
1. 英国与均势外交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三方面的优势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