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与南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杂剧与南戏 讲授:何易展 一、“元曲”的概念 戏曲:名自宋末元初刘埙《水云村稿》,自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用以通指中国传统戏剧。 元曲:元散曲和元杂剧合称。 二、元代戏剧的构成 一、杂剧(北杂剧、北曲、元曲) 它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   杂剧最初流行于北方,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受方言的影响,它有不同的声腔流派。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这种北方声腔的剧种,很快流行于全国。 元杂剧的兴起和繁荣条件 1、前代各种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2、众多文人参预戏剧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的繁荣。剧本方面,主要是涌现了一些和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新型作家。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决定了他们的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也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的普遍提高。 3、诸多著名演员的出现有助于杂剧的兴盛。 4、当时戏剧演出的广泛,上自宫廷,下至平民社会,观赏戏剧演出成为一种娱乐习惯,演出的商业化带来的竞争性,也是杂剧兴盛的原因之一。 (右图为元代街市图 元代杂剧演出壁画) 三、戏曲剧本的构成 1、曲词。其功能:  a.抒发人物情感  b.描摹环境景物  c.推动情节发展 2、宾白。即说白。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 3、科介。剧本中对动作、表情、效果的舞台提示。 四、元杂剧体制 1、剧本体制 典型:四折一楔子。 2、演唱体制  旦本、末本(一人主唱) 五、元代的两大戏剧圈和元杂剧发展的两个阶段 (一)两大戏剧圈 1、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及河南和安徽北部。 徐渭《南词叙录》:“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 2、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集中于扬州、建康、平江(苏州)、松江(属上海)等地。 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元杂剧的发展分期(两大阶段) 元杂剧经历了自盛而衰的过程,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亦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约为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1234-1307)。期间人才辈出、作品争奇斗妍、各竞异彩的繁荣。关汉卿、王实甫和白朴、马致远这几位著名作家外,还有高文秀、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文蔚等。 后期约自武宗至大初年间至元末(1308-1368)。此期的特点是作家虽还不断出现,作品也不少,其中郑光祖、宫天挺等人的作品还有一些特色,但总的成就远不及前期。大致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就明显地呈现衰微状况。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是创作中心由大都移向临安(今杭州)。 元杂剧剧本 现存元杂剧的各种总集和选集,比较重要的有:①元刊《古今杂剧》30种。②《改定元贤传奇》,明李开先校订。③《古名家杂剧》,明陈与郊编刊。其中有部分明人作品。④《古今杂剧选》,明息机子编。其中有部分明初作品。⑤《元人杂剧选》,明顾曲斋编。其中有部分明人作品。⑥《元曲选》,明臧懋循编。其中有少量明人作品。⑦《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明赵琦美等录校。其中有部分明人作品。⑧《古今名剧合选》(包括《柳枝集》和《酹江集》),明代孟称舜编。其中有部分明人作品。    元杂剧近代刊本 近代刊本比较重要的有:①194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刊行的王季烈编校《孤本元明杂剧》 144种。所谓“孤本”,是指《元曲选》以外罕见流传的元明作品。②1953年古籍刊行社的《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以及稍后刊行的四集,都有元杂剧影印本。其中一部分是《元曲选》未收的,一部分是和《元曲选》版本不同的。③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收录了编者认为《元曲选》以外的元代杂剧62种。 元杂剧演唱 元杂剧是一种包含有“唱”、“念”、“做”的戏剧样式,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右图为元杂剧脸谱) 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是其显著的特色之一,“一人主唱”是元杂剧的又一显著特点。元杂剧唱与说白紧密相连,“曲白相生”。元杂剧还有一些特点,如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漠视生活外部形态真实,以类型化、象征化的手法,表现剧作的内在情绪,作家流逸的情思与本质性的真实生活相结合等等。完全具备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它走完了戏曲的综合历程,是严谨、完整、统一的,又是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2.矛盾集中,情节紧凑,主线突出。 3.人物性格刻画鲜明。 4.语言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表现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