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构造.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鼓风曝气供气量计算 标准状态下,转移到曝气池混合液的总氧量为: 实际条件下,转移到曝气池的总氧量为: 一般情况下,R0 /R=1.33~1.61,说明实际状态下的需氧量较标准状态下多33%~61%。 2、完全混合曝气池 (1)分建式 曝气池和沉淀池分别设置。当采用泵型叶轮且线速在4~5m/s时,曝气池直径与叶轮的直径之比宜为4.5~7.5,水深与叶轮直径比宜为2.5~4.5。当采用倒伞型和平板型叶轮时,曝气池直径与叶轮直径之比宜为3~5。分建式虽不如合建式紧凑,且需专设污泥回流设备,但调节控制方便,曝气池与二次沉淀池互不干扰,回流比明确,应用较多。 (2)合建式 曝气和沉淀在一个池子不同部位完成,我国称为曝气沉淀池,国外称为加速曝气池。由曝气区、导流区、回流区、沉淀区几部分组成。曝气区相当于分建式系统的曝气池,它是微生物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场所。 3、两种池型的结合 在推流曝气池中,也可用多个表曝机充氧和搅拌。对于每一个表曝机所影响的范围内,流态为完全混合,而就全池而言,又近似推流。此时相邻的表曝机旋转方向应相反,否则两机间的水流会互相冲突,也可用横挡板将表曝机隔开,避免相互干扰。 机械曝气:表面曝气机 曝气的效率取决于: 曝气机的性能 曝气池的池形 倒伞形 平板形 泵 形 这类曝气机的转动轴与水面平行,主要用于氧化沟 。 竖式曝气机-叶轮曝气装置 卧式曝气机-曝气转刷 泵 形 倒伞形 平板形 转刷曝气机 倒伞形机械曝气器 曝气转刷 测试中的曝气转碟 曝气池的三种池型 推流式曝气池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循环混合式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方形,多采用鼓风曝气。长宽比一般大于10,以避免短流现象;曝气池多与二沉池分建,场地受限时,可分多组廊道。进水方式不限,最好淹没水下,出水用溢流堰。 池宽:4-6m,深:3-5m,池宽和有效水深之比一般为1~1.5,若池宽过大,则在曝气池廊道两侧安装空气扩散装置。 若采用鼓风曝气时,一般将空气扩散管道安装在廊道底部的一侧,使混合液在池中呈螺旋状前进,增加气泡与污水的接触时间,曝气效果好。 在曝气池半深处或距池底1/3处及池底处设放水管。 根据横断面上的水流情况 ,可分为 扩散器装于横断面的一侧,由于气泡形成的密度差, 池水产生旋流,即除沿池长方向流动外,还有侧向流动。 推流式曝气池 推流式曝气池 完全混合曝气池 池 形 根据和沉淀池的关系 圆 形 方 形 多边 形 分建式 合建式 曝气方式→机械曝气 混合液经曝气后由导流区流入沉淀区进行泥水分离。导流区既可使曝气区出流中挟带的小气泡分离,又可使细小的活性污泥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 * 第五节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构造 活性污泥法的三个要素 构成 一是引起吸附和氧化分解作用的微生物,也就是活性污泥;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又称底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微生物的食料;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曝气的作用与曝气方式 曝气作用: 1.好氧微生物的需氧代谢 2.兼性微生物酶的好氧合成 3.混合液的搅拌作用(厌氧、缺氧池另加搅拌器) 曝气方式: 1.鼓风曝气系统 2.机械曝气装置:纵轴表面曝气机、横轴表面曝气器 3.鼓风+机械曝气系统 4.其他:富氧曝气、纯氧曝气 一、氧 的 传 递 原 理 1、在气、液面相接触的界面两侧存在处于层流状态的气膜和液膜,在其外侧的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处于紊流状态 2、由于气、液两相主体均处于紊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存在传质阻力,气体分子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液相主体,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膜中。 3、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度,在液膜中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它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 4、氧难溶于水,所以氧转移的阻力主要在液膜上。因此,氧分子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的控制步骤。 液相主体中溶解氧浓度变化速度,即氧转移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dc/dt——氧转移速度,kgO2/m3.h; KLa——氧转移系数,与阻力大小成反比; Cs ——液相中氧的饱和浓度,mg/L; C ——液相中氧的实际浓度,mg/L。 提高KLa的方法: 加强液相的紊流强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 提高Cs的方法: 提高气相中氧的动力(氧分压),如采用纯氧曝气或深井曝气 1.受污水水质的影响,把在清水中测出的KLa值用于污水时,需乘以修正系数α,同样清水的Cs值用于污水时,需乘以系数β,因而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