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作文范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高考作文范文      近读满分作文,对于文章究竟应该写什么,怎么写,颇多感慨,引发自己的几点思考。写在下面。 ?      从一篇高考作文说起 ?      2006年江苏的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是《人与路》。 ?      此文十分老到,考生对历史人物十分熟悉,举起例子来运用自如。文中引用嵇康、阮籍、李斯、苏轼、陆机等人的“材料”可谓得心应手,文笔也颇为老练。难怪推荐这篇考场作文的老师夸奖说:这是一个善于思想的考生,是一个特别会写文章的考生,更是一个具有“名士风度的考生。 ?      这篇《人与路》被十分赏识它的推荐老师评为满分,在《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揭密与升级训练》一书中,它是“江苏篇”中的首篇。 ?      它够满分作文的要求吗?让我们来进行一番认真的讨论。 ?      这不是个别现象 ?      像这篇《人与路》这样的“佳作”充斥各种《满分作文选》。它们的共同特点,有一位黑龙江省的高考阅卷老师概括得十分恰当而有趣: ?      一言以蔽之,现在的学生,作文最愿意采用“散文+议论”式的模式。 ?      开始先用排比句,比喻、设问、拟人。排山倒海,虚虚实实,华丽浮夸,先把阅卷老师弄晕。“曾几何时”、“想当年”、“曾记否”、“如果”、“倘若”、“假如”等等。然后,指点江山,评论古今,发思古之幽情,抒现实之豪情。抓来屈原、东坡、李白、陶渊明助阵;拈来杜甫、陆游、岳飞、辛弃疾扛营;拽上李清照,扯上王昭君,拉上老鲁迅;加点唐诗宋词红楼梦当味精,放点名人轶事、野史杂闻当姜葱;说点路人皆知的伟大真理,讲点似懂非懂的人文精神,抒发点做作的文化感慨,表达点大而不当的空洞感情。 ?      屈原手持芬芳的玫瑰江畔低吟,昭君张开眷恋的眼神脉脉含情,苏东坡武功盖世孤独射天狼,太史公面对今天来了个华丽的转身。辞藻华美,繁文铺陈,不知所云。隔山打牛,瞒天过海,心存侥幸。两眼茫茫地望天俯地,俨然天下精英;张口闭口云淡风清、落雁归鸿;双脚飘忽忽凌空蹈虚,歪嘴闭嘴睥睨众生,涕泪飘零。 ?      分析、论证,一边玩去;我写我的,你评你的。我自横笔向天笑,乐呵呵地,愿咋评咋评。要求、标准,统统滚蛋;我要的就是朦朦胧胧,懵懵懂懂,稀里糊涂见解莫测高深。闭上眼睛,心念真经,不怕鼻青脸肿,掉进泥坑,沿着“散文+议论”的狭窄胡同,勇敢向前冲! ?      这位老师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诠释了写作这一类作文的考生的心理。在话题作文时代,审题立意的要求相对较低,要想得高分,就主要是看考生驾驭文字的功底。于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对于文章的审题立意不作过多的考虑,就想以华丽的文词来取胜。这样写着写着就形成了套路,变成面目可憎的八股文。 ?      这类八股文的突出特点是言必称古人,不与现实生活搭界。笔者曾对一本《2006高考满分作文》的选材作过统计。作为典型事例出现的人物有(括号中的数字是出现的次数): ?      苏轼(5)、李白(4)、屈原(4); ?      诸葛亮(3)、孔子(3)、王昭群(3); ?      李清照(2)、司马迁(2)、阮籍(2); ?      陶渊明(2)、岳飞(2)、项羽(2)、李斯(2)。 ?      被一篇作文写到的古人是: ?      李煜、杜甫、秦始皇、嵇康、刘邦和苏轼、秦桧。 ?      写到的现当代典型人物不多,提到的有: ?      毛泽东、邓小平、鲁迅、沈从文、老舍、钱钟书、童第周、三毛、邰丽华、丛飞、洪战辉、刘翔、李小鹏、比尔盖茨…… ?      在48篇满分作文中,竟有11篇写到的全是古人,不涉及一个现代人物;有的全文只写一个古人。像重庆考生的《孔子困于陈蔡》;大多提到2—4位古人,像本文开头所引《人与路》,那样一下子写到5位古人的也仅此一篇。 ?    这说明在高三考生的作文中,只见古人不见今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无暇顾及火热的现实生活,一心钻在故纸堆中,对现实十分冷漠。 ?      值得注意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似乎积重难返。2007年重庆卷作文题是话题“酸甜苦辣话高考”。既“话高考”,总不用请古人来帮忙,该紧密联系现实了吧?可一些考生还是坚持老一套的写法:引几句杜甫的诗,后面添上一句话,说这就是杜甫的高考;引两句庄子的话,说这就是庄子的高考……真不知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老杜和庄周老先生也走进了高考的战场! ?      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      怎样的文章才能得高分 ?      高考作文的评分固然有“基础等级”“发展等级”这样的尺子,但拿这样的尺子去“量”考场作文时,有时并不那么容易给出公平的恰如其分的分数。据说,去年,为了阅卷更好地对考生负责,浙江阅卷点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