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⑵上脑干位:病变在中脑水平,表现为深昏迷,肌张力增高。压眶时呈去脑强直(上、下肢伸直,上肢旋前现象),眼球运动差或固定,瞳孔中等放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呼吸呈中枢性过度换气(鼻音明显,有痰鸣、血pH上升,出现呼吸性碱中毒)。颈皮肤刺激试验瞳孔尚能扩大,但反应迟钝。 ⑷脑干位:本病是重型中一种特殊类型,高热初期意识尚清楚,但多有嗜睡、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呼吸浅速 ,饮水从鼻腔反流。咽喉部有分泌物,且在短期内迅速增多,以致出现喉头梗塞症状,可迅速转入昏迷并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⑹枕骨大孔疝:由于脑水肿和颞叶钩回疝,致脑干挫位,进而发生枕骨大孔疝。早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瞳孔、呼吸等变化,可突然出现深昏迷。也可先出现面瘫、耳聋、吞咽困难、继之出现吞咽反射消失,双侧瞳孔散大,最后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或骤停,脉搏减慢,血压下降、心脏停搏。 3、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是地鼠肾组织培养制成的灭活疫苗,经流行季节试验,保护率可达60%~90%。 8月龄接种2剂次,间隔7~10天,18~24月龄和六周岁各加强1针 。 接种对象为10岁以下的儿童和从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人员,高危的成人也应考虑。 接种时应注意: ①不能与伤寒三联菌苗同时注射; ②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慢性酒精中毒者禁用。有报导乙脑疫苗注射后(约2周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经口服强的松龙(2mg/kg·天)迅速恢复。 疫苗的免疫力一般在第二次注射后2~3周开始,维持4~6个月,因此,疫苗接种须在流行前一个月完成。 (二)人群免疫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 即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和中国的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选用60年代SA14株经地鼠肾细胞连续传代,紫外线照射等措施后获得的三个减毒活疫苗株,较国外的减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疫苗注射的对象: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1、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特点? 2、诊断及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持续性抽搐。 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瞳孔变化、脑疝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表现以轻型和普通型为多,约占总病例数的2/3。流行初期重型较多,后期则以轻型居多。 根据本型病变部位的不同和影响脑干情况,结合症状和体征以及有无呼吸衰竭,脑部病变定位可分为: ⑴脑干上位:累及大脑与间脑未影响脑干,临床上表现为浅昏迷,压眶时出现假自主运动,去皮层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眼球运动存在,早期瞳孔偏小或正常,颈皮肤刺激试验时瞳孔散大,呼吸始终平稳。 ⑶下脑干位:病变相当于桥脑与延脑水平,表现为深昏迷,压眶无反应,肢体弛缓。角膜反应消失,瞳孔初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应消失,颈皮肤刺激试验瞳孔不能扩大。呼吸可暂时平稳,鼾音消失,但可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 ⑸颞叶钩回疝:系由脑水肿所致。患者病情突变,由烦躁不安、呕吐、头痛等迅速转入昏迷,或由浅昏迷急转为深昏迷。除出现上述脑干压迫症状外,瞳孔大小不等,病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上眼睑下垂,双侧肢体瘫痪,锥体束征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万~2万/mm3,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其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2.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3,个别可高达1000/mm3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淋巴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3、血清学检查: A、特异性IgM抗体:病后3-4天科出现、2周达高峰,早期诊断指标 B、补体结合试验:病后2周出现,5-6周高峰,持续1年,回顾性诊断指标 C、血凝抑制试验:病后4-5天出现,2周高峰,持续1年,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4、病毒分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