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 春小麦品种:2个 品种名称:高原142(原代号3142) 审定编号:青审麦2007001 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1999年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高代品系,组合为:BABAX/4/BOBWHITE/CROWN//BUCBUC/PAVON/3/VEERY#10/5/BABAX。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平安生态试验站选择而成。 特征特性:株高102.9±3.14厘米,株型紧凑。芽鞘绿色,幼苗直立,苗绿色、无茸毛。叶相中间型,叶色浅绿,叶耳紫色。单株分蘖数4个,分蘖成穗率78%。穗下节间长43.01±3.21厘米,茎粗0.35±0.03厘米,旗叶叶面光滑无茸毛。穗纺锤形、长芒、白色,穗密度指数15.78,属稀。穗长10.88±0.54厘米,小穗数18.17±1.18个,不孕小穗1.13±0.73个,穗粒数53.37±5.28粒。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颖肩斜肩,颖嘴锐形,颖脊明显到底。籽粒椭圆形、白色、饱满,腹沟浅窄,冠毛较少。春性,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08天±8天,全生育期126天±6天。抗倒伏性、抗寒性、耐青干能力中等,抗旱性弱。中抗小麦条锈病、叶枯病。 品质产量:千粒重51.51±3.53克,经济系数0.45,籽粒容重766.1±9.05克/升。籽粒角质,粗蛋白质13.1%,湿面筋25.49%。一般水肥条件下产量400-470千克/亩,高水肥条件下产量470千克/亩。 栽培要点:播前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亩,纯氮7.5千克/亩,五氧化二磷4-5千克/亩。播种期3月上旬(东部农业区)至4月上旬(柴达木盆地),白天土壤解冻5-6厘米时抢墒早播,播种深度3-4厘米。播量17-24千克/亩,保苗25-35万株/亩,总茎数45-55万茎/亩,有效穗数28-40万穗/亩。二叶至三叶期浇头水,分蘖期浇二水,抽穗、灌浆和麦黄时分别浇三、四、五水。苗期中耕除草1-2次,抽穗后拔高草1次。 适宜地区:适宜在我省东部农业川水地和柴达木盆地种植。 品种名称:通麦2号(原代号96523) 审定编号:青审麦2007002 品种来源:大通县农技推广中心、大通县种子站于1996年采用高原913和互麦12号小麦进行杂交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高96.7±5.2厘米,株型紧凑。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深绿色,无茸毛。叶耳紫红色,叶色淡绿,叶相中间。单株分蘖数1-2.7个,分蘖成穗率42.7-46.1%。植株主茎穗下节长44.1±3.1厘米。穗长9.9±1.7厘米,每穗小穗数21±1.8个,不孕小穗数1.15±0.36个,每穗粒数57.3±10.9粒,穗密度指数22.49±1.66,穗密度中。穗纺锤形、顶芒,芒红色,颖壳红色,无茸毛,护颖椭圆形,颖嘴鸟嘴形,颖肩斜肩,颖脊明显到底。籽粒卵形、白色、饱满,腹沟浅,冠毛少。春性,中晚熟。生育期121±10天,全生育期147±8天。高抗倒伏,落粒性中等,落黄好。中抗条锈,抗雪腐叶枯病。 品质产量:千粒重41.28±3.4克,经济系数0.45,容重768.9±34.5克/升,籽粒半角质,粗蛋白含量13.12%,湿面筋质25.94%,淀粉65%。一般肥力条件下产量260-400千克/亩,高水肥条件下产量400-480千克/亩。 栽培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地块种植。播前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亩,纯氮6.75-7.77千克/亩,五氧化二磷5.52-6.9千克/亩。播种期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3℃时播种,条播,抢墒早播,播深4-5厘米,亩播种量17.5-20千克/亩,保苗30-33万株/亩,总茎数35-40万茎/亩,成穗28-32万穗/亩。 适宜地区:适宜在我省2400-2700米的中位山旱地种植。 二、冬小麦品种:1个(原代号95-62-1) 品种名称:兰天15号 审定编号:青审麦2007003 品种来源:2003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从兰州商学院小麦研究所引进,其杂交组合为Ibis/兰天10号。 特征特性:株高110±3厘米,株型紧凑。芽鞘绿色,幼苗半匍匐,绿色,无茸毛。叶耳白色,叶色绿,叶相中间。单株分蘖数0.33±0.01个,分蘖成穗率37.3±3.76%,穗下节长40.6±3.91厘米,穗长7.25±0.87厘米,每穗小穗数16.9±1.41个,穗粒数38.2±5.23粒,穗密度指数22,小穗密度中等。穗长方形、顶芒、白色,颖壳白色、无茸毛,护颖长方形,颖嘴鸟嘴形,颖肩方肩,颖脊明显到底。籽粒椭圆形、红色、饱满,腹沟浅窄,冠毛少。冬性,中熟品种,生育期285±4天,全生育期296±4天。抗条锈。抗倒伏,口紧不易落粒,落黄好。 品质产量:千粒重45.7±2.2克,经济系数0.42±0.02,籽粒容重784±9.90克/升,籽粒角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