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指点江湖— — 我眼中的梁金古温黄
注:本文观点,都是一家之言,仅搏一笑。俺无意贬谁扬谁,只是说说
心里话。若是冒犯了你心中的偶像,还请稍安勿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名家功过,又岂是小子能够随意抹杀的?欢迎探讨,谢绝挑衅。你爱吃满汉
全席,也不妨碍我爱吃臭豆腐。:)
先说梁羽生。
梁的小说,我完整看过的不多,但都比较有代表性,象《云海玉弓缘》、
《萍踪侠影》、《侠骨丹心》、《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等等。可惜印象都 不深刻,至今还能清楚记得的更少。总体感觉,他才情不足。当然,他文字
功底是不错的,下笔严谨而 流畅,古典诗词造诣更是颇见功力,小说中许多 他自创的诗词都很具可读性。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激情。一本书看完,挑不 出他遣文造句的毛病,可也谈不上有什么美的享受。就好象是一篇八股文, 四平八稳,方方正正,却不动人。而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梁就显得有 些底气不足了。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平面人,正邪善恶,分得清清楚
楚。侠客们一路高唱正气歌,最后胜利属于他们;邪魔们穷凶极恶,最终恶 贯满盈。
各个角色安守本份,井井有条,却有欠丰满,没什么立体感。小说的情
节也略嫌平淡,鲜少有什么奇峰突起,而且很多部小说的结局都差不多:最 终时刻到来,正邪人物云集,双方各派代表一名决斗,正方代表不负众望,
取得胜利,于是皆大欢喜,天下太平。若干年后,邪道又起,于是再来一场 决斗? ?让我想起童话定律:王子与公主一见钟情,不料魔鬼抢走了公主, 王子排除万难打败它,最后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虽然对梁羽生横挑鼻子竖挑眼,但他的历史功绩我还是不能抹杀的。毕 竟他开一代风气,是新派武侠的鼻祖。就是金庸,也是受他的影响才开始写
武侠。再怎么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独孤先生曰:梁羽生是头老黄牛。:)
※ ※ ※
至于金庸,那是俺的最爱。不但通读十五卷,爱屋及乌,他的《三十三 剑客图》、《袁宗焕评传》以及诸多杂感社论,都爱不释手。颜回(还是子路?)
说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真是于我心有戚戚 焉,俺对金老也是如此。当然,客观的说,金庸十五卷也不是部部经典。他 前期的几本小说和几篇中短武侠并不足以传世。可是到了中后期,乖乖不得 了,那可真是一浪高于一浪,足可永垂不朽。评论一个作家,应该着眼于他 优秀的作品,因此,以下论点,都是就金庸中后期小说而言,早期不谈也罢。
金庸的文笔,受明清章回体白话小说的影响很深。这可以从文中大量诸
如“恁地”、“怎生”、“你须骗我不倒”之类的近古白话语言看出,带有很深
的水浒三国痕迹。这种语言风格再加上他寓故事于历史的做法,让小说有较
高的真实感。小说常常以说书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娓娓道来,而作者则隐于幕 后,台上的一切悲欢离合,恩怨情仇,都任由观众评判指点。作者不加评论,
却自有能力让故事本身牵引读者的好恶。另外,小说往往以主角的视角描述 故事。自主角出场后,镜头就跟着他移动。主角之所见所闻,即是读者之所
见所闻。这让读者有强烈的代入感,不知不觉中就与主角融为一体。为什么
大家看到萧峰打死阿朱的时候会难过?那是因为当时你就是萧峰,抱着情人
的尸体欲哭无泪,忽忽如狂。
此外,金庸借鉴了许多西方小说的写法,将它融入武侠小说。这是武侠
小说的一大创新。他的文字是古代的,可内在精神却是现代的、西方的。自
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也的确越来越现代化。我看金庸小说的时候,常常联想 到《悲惨世界》、《笑面人》、《基度山伯爵》、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颇觉
亲切。而《雪山飞狐》中由几个角色接力将故事讲完的情景,又似乎有点《十 日谈》的影子了。
说到情节,金庸虽把它安排在第二位,可他小说的情节构造,又岂同凡
响?在他的大手笔下,舞台纵横天地南北,故事横贯古今千年。他好依托历
史,能够将杜撰的故事比较自然地融入历史事迹,做到自圆其说,令人信服。
看金庸的小说,好比登山。他的小说往往是开局平平,貌不惊人,让你很轻
松平静的进入角色。随着故事的展开,主角登场,一些配角悄悄上台,慢慢
的故事开始有些曲折引人,就好象登山到了山腰,清风徐来,视野渐渐开阔。
再往下,越爬越高,越高越险,各色人物纷纷涌现,强中又有强中手,故事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情节遥相呼应,环环相扣,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而又井
然有序,大场面、大动荡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一路上,奇伟壮观中,
时有花树摇曳,红袖添香;山穷水尽处,偏又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至此,
读者已经无力自主,只能被金庸牵着跑,越过一浪高于一浪的险峰,扶摇直
上。最后,逼近结局,金庸一个飞纵,将你带上绝顶,眼前的景色或让你大
喜过望,或让你惊心动魄,含蓄震撼,不一而足。故事就此嘎然而止,金庸
将你留在山巅,再也下不来了。
关于人物塑造,金庸善以白描手法刻画。他曾说过,他在长篇小说中,
一向是人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