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一、当代文学的概念和分期 1.当代文学的概念 现代文学-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学 当代文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学 2.当代文学的常见分期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文学:1966-1976 新时期文学:1976年至今 二、学习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1.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变? 2.如何认识文学与时代、政治的关系? 3.如何在中国文学的传统中评价当代文学? 4.如何看待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 当代文学的起点与环境 一、当代文学的历史起点 1.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 建立以《讲话》为核心、以延安文学经验为参照的文学发展模式 文学进入一体化阶段 2.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文学生产的体制化 文学传播的体制化 文学接受的规范化 建立文联、作协等机构,引导和组织创作 作家由自由写作者变为国家公职人员 茅盾,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文化部长等职 周立波,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学传媒被纳入计划经济体制,按计划统购包销,与市场脱钩 文联作协系统刊物和国营出版社形成垄断 《人民文学》创刊号(1949) 《收获》创刊号(1957) 重新认定“文学经典” 在中国革命史的框架内编写文学史教材 基本隔绝除苏联文学之外的当代外国文学 二、重要的文艺运动和思潮 1.建国初期(1949-1955)的文艺批判运动 对《武训传》的批判(1951) 对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等作品的批判(1951) 对俞平伯及胡适的批判(1954-1955) 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1955) 1950年底电影《武训传》上映,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由毛泽东修改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评影片“美化封建统治者”、“污蔑农民革命” 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发表后引起争议,1951年冯雪峰(李定中)等人的文章,批评小说 “歪曲嘲弄工农兵”、“小资情调” 而她呢,怕帽子被风吹掉似的,戴得毕恭毕正,帽沿直挨眉边,走在柏油马路上,还是像她早先爬山下坡的样子,两腿向里微弯,迈着八字步,一播一摆,土气十足…… 夕阳照到她的脸上,映出一片红霞。微风拂着她那蓬松的额发,她闭着眼睛……我忽然发现她怎么变得那样美丽了呵!我不自觉地俯下脸去,吻着她的脸……仿佛回复到了我们过去初恋时的,那些幸福的时光。她用手轻轻地推开了我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去喂孩子奶呵!” 俞平伯与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的论争→ 《文艺报》转载李、蓝文章时态度暧昧→ 毛泽东提出开展反“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 → 三联书店出版《胡适思想批判》8辑→ 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召开8次会议,批判红楼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文艺报》的错误 1952:舒芜的检讨和中宣部的四次座谈会 1953:林默涵、何其芳发表批判文章 1954:胡风上交“三十万言书” 文联作协主席团第8次扩大会议公开批判胡风 胡风被迫写《我的自我批判》 毛泽东批示彻底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 1955:舒芜上交胡风所写的34封信 《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 毛泽东撰写序言和部分按语 2.“双百”方针与反右派运动(1956-1957) “双百”方针的提出 文学理论与创作的活跃 文坛的反右派运动 “双百”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56)上提出艺术问题“百花齐放”,科学问题“百家争鸣” 背景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冻”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写真实”和“干预生活”的文学创作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解放思想的理论探讨 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 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 反右派运动 背景:匈牙利事件、整风运动中出现反党言论 1957年6月-10月,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人 文坛的“反右” 批判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 批判“双百”方针下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和创作 《人民日报》社论《这是为什么?》(1957年6月8日)拉开了反右运动的序幕 《人民文学》1957年9月号发表“粉碎丁玲、陈企霞、冯雪峰反党集团的社论 3.“左”倾思潮的蔓延(1958-1965) “大跃进”时期的文学(1958-1960) “两结合”方针的提出(1958) 文艺政策的短暂调整(1961-1962) “左”倾思潮的继续发展(1962-1965)

文档评论(0)

kc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