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技术.ppt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技术.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鼓励病人每2小时一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恢复胸膜腔内负压,使肺复张,但勿持续剧烈咳嗽 *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技术 Nursing care of the client with chest tubes 学习目标 掌握胸腔闭式流量的目的 熟悉其适应症 掌握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定义 将胸膜腔内的积气、血液及积液排出,使胸膜腔及其引流管道与外界不相通,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促进肺膨胀的引流方法。 目的 排除胸膜腔内的液体及气体,并预防其反流 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使肺复张 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 适应证 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血胸、脓胸需排血、排脓者 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 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 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气胸或血胸复发者 禁忌症 病人不配合或有精神疾病者 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者 结核性脓胸者 原理 胸膜腔闭式引流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 当胸膜腔因积气或积液形成高压时,可克服0.3~0.4kPa (3~4cmH2O)的压力将气体或液体排至引流瓶内 当胸膜腔内负压恢复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内 引流装置 引流管 水封瓶 排液:导管质地较硬,管径为1.5~2.0cm的橡胶管 排气:导管质地较软,管径为1.0cm的塑胶管 引流装置 引流管 水封瓶 单瓶水封系统:气、液较少者 双瓶水封系统:液量多时 三瓶水封系统:严重气胸 引流装置——水封瓶 引流装置——水封瓶 引流装置—单瓶水封系统 一个无菌引流瓶 内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 瓶口用带2至3个圆孔的橡皮塞封住 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 长管应在水面下2-3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连 短管作为空气通路 from patient from air 引流装置—双瓶水封系统 suction regulator from air from patient 缓冲瓶 压力调节管 引流装置—现用水封瓶 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护理 物品准备:胸腔闭式引流包、治疗盘、5ml注射器、利多卡因等 病人准备 评估病人 指导和说明 严格检查引流装置 确定插管部位 目的、过程、注意事项、配合、签字 通畅、密闭、注水、标记、检查 排气: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管径1cm 排液:患侧腋前线4、5肋间 管径1.5-2cm 患侧腋中线5、6肋间 患侧腋后线7、8肋间 排脓:脓腔最低位 管径1.5-2cm 插管位置 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护理 操作体位:半卧位或平卧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护理 操作体位 消毒和局麻 协助插管 戴无菌手套 夹闭引流管末端 协助缝合 固定引流管 连接水封瓶,妥善固定 观察引流通畅性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保持管道的密闭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管道衔接牢固 保持引流瓶直立,长管没入水中3~4cm 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 更换引流瓶或搬动病人、送检时的处理:双钳夹闭 引流管连接处滑脱或引流瓶损坏的处理:立即 双钳夹闭更换装置 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的处理: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配合医生进一步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性感染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伤口60~100cm,防止返流 引流管过长易扭曲且增大死腔,影响通气 引流管过短则易导致反流,引起逆行性感染 至少每日更换引流液一次,每日或隔日更换引流瓶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 * 鼓励病人每2小时一次深呼吸、咳嗽和吹气球练习,恢复胸膜腔内负压,使肺复张,但勿持续剧烈咳嗽 *

文档评论(0)

c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装饰装修木工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装饰装修木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