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胶细胞---支持与营养神经细胞 20.1.1.3 突触的结构和分类 突触的分类 按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1、化学性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2、电突触传递,(发生在缝隙连接处桥状结构 “连接蛋白”,起通道作用,传递速度快,且方向是双向的。)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1化学性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1.化学性突触传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2.电突触传递 在缝隙连接(gap junction)处桥状结构 ,通道作用,传递速度快,双向。意义:使相邻神经元同步活动 20.1.3 神经递质 20.1.3.1 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2,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 3,肽类 20.1.3.2 中枢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 2,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 3,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 肽类 其他递质:NO, CO, 组胺。 递质的合成: 胆硷乙酰化酶 1)胆硷+乙酰辅酶A 乙酰胆碱(Ach)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2)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DA) 多巴胺β-羟化酶 多巴胺(入小泡) 去甲肾上腺素(NE) 色氨酸羟化酶 5-羟色胺酸脱羧酶 3)色氨酸 5-羟色氨酸 5-羟色胺(5- HT) 谷氨酸脱羧酶 4)谷氨酸 γ-氨基丁酸(GABA) 递质的释放 递质的失活: 胆硷酯酶 1)Ach 胆硷+乙酸 2)NE:A,经血循在肝内灭活。 B,在效应细胞内由儿茶酚氧位甲基 移位酶和单胺氧化酶破坏。 C,70%-90%由突触前膜主动重吸收。 3)DA、5-HT:与NE相似。 20.1.3.4 受体 学说细胞膜上专与某种化学物质亲合力非常强的物体(蛋白质) 称为受体(Receptor) 激动剂(agonist) 结合 生物效应 拮抗剂(antagonist)结合 无生物效应 配体(ligand)激动剂和拮抗剂 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受体 Receptor 1 ,胆硷能受体 2,肾上腺素能受体 3,突触前受体 20.2 神经元的联系与反射 根据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将反射弧分为monosynaptic reflex arc and polysynaptic reflex arc 。 20.2.1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20.2.2 反射中枢 20.2.3 兴奋传递的特征 3.1 单突触反射的特征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总和 4.阻塞 5.对内外环境变化 敏感以及易疲劳性 20.3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Sensory func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 20.3.2 背側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20.3.2 背側丘脑及其投射系统 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