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发展史-演讲稿.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的胶州湾,是我国历代的重要港口,明代时设有浮山防御千户所。清代因为采取对外闭关自 守的方针,使青岛港口的地位下降,但仍设有粮仓及税卡。当时因其天然良港的优势,让列强们垂涎欲滴。 青岛的由来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也就是今天的小青岛。 《胶澳志》中说: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 名“青岛”。 时间轴 这是青岛近代的土地归属和版图变迁。 在 1897 年的时候, 青岛被德国侵略, 开始了长达 17 年的殖民; 之后又被日 本在一战跟二战的时候,先后两次占领;最后在 1945 年才正式将青岛收回来。 纪念碑 这是一座见证历史的纪念碑, 位于现在的青岛太平路旁, 是一座底部呈六角形的白塔式全花岗岩建筑, 通高约为 16 米。它先后经历了三次更名,最后于 1967 年拆除,现在只剩下一块刻着“重光”二字的石碑残骸。 德占时期 青岛市的城市发生变化,要从德占时期说起。 1897 年德国发动战争,侵占了胶州湾,在青岛树立了一座“占领纪念 碑”。1898 年 3 月签订《胶澳租界条约》 ,强行租借胶州湾 99 年,使青岛沦为德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然而,与其他 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单纯的经济与原料掠夺不同,德国是把青岛作为永久殖民地进行长期投资建设的。德国人在 其长达 17 年的统治中,完全按欧洲市镇的建造模式,修筑了一座典型的西方建筑文化理念的城市。 德占时期青岛建设 德国人用 17 年的时间,把一个乡村变成一个经济繁荣的都市,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体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 布局合理,市内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共工程,如令人羡慕的电力系统,现代的下水道排 水系统,现代化的学校,相当高的卫生标准,有驰名亚洲的海水浴场;经过十年的城市绿化,使昔日荒山秃岭变成 花园式的城市;青岛成为亚洲最清洁的城市。 德国人在青岛创立的土地制度更在德国和全欧洲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孙中山先生还专门邀请这位青 岛土地制度的始作俑者到广州,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终于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1898 年地图: 当时大规模城市建设尚未开始,因此基本反映了青岛建置时期的面貌。图中可以见到四个较大的村 落(上青岛村、下青岛村、小泥洼村、大鲍岛村) 。 1902 年地图: 1900 年开始的青岛规划中,德国人将城市设计为背山面海的开放式格局,而且道路网顺应自然地势 布局呈放射状、自由式和棋盘式相互扭和的形式,淡化了中国古代大城市中道路网的“经纬”关系。结合道路网的布 局,在不规则的交叉口处放置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建筑。 这种模式造成了如今青岛城市中道路方向感极不明显的状况。 1910 年地图: 在 1910 年,德国人完成了对青岛的第一轮城市建设,青岛前海一带的重要建筑也都给予标注,以及 建立多处军事设施,来确保长期占领胶澳租借地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地位。 (标注的建筑:如沙滩旅馆、总兵衙门、山东铁路公司、船坞工艺厂、德华银行、亨利亲王饭店等;图中的军事设 施有:俾斯麦兵营、毛奇兵营、汇泉炮台、团岛炮台、俾斯麦山炮台等) 欧式建筑 德国人在建造青岛城市的初期,曾将城市南部靠海岸的地带划定为欧洲人区,他们居住的就是各种折衷主义的欧式 建筑。 里院建筑 而青岛居民们则被迫往外迁移。受到当时街坊过小再加之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居住形式的影响,中国人居住的大院被 修建成了一种以两层为主且围合成内天井状的院落式建筑,建筑一般一层临街设店铺,二层供居住。院落内一般只 设一处集中“水龙头”和厕所,通过骑廊式过道进入院内。 这种建筑模式是西方文化中竖立划分的商住一体楼房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住宅相结合出现的产物, 是一种典型的 中西合璧,亦是西方文化对中国原有生活模式冲击后的具体体现。 第一次日本占领时期 1914 年日本人借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从德国手里抢夺了青岛,日本人依然按德国人的规划设想,只是建筑风格又 开始发生变化。这期间由于钢筋混凝土技术已在日本逐渐开始使用,所以青岛也随之出现大量平顶屋面。在这段时 期,有数万日本人移民青岛,并投资建厂,于是青岛开始成为中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 日本工厂被中国军队一夜之间全部炸毁。 北洋政府执政时期 1919 年的巴黎和会上,当时英国和法国是主张将青岛全部归还给中国的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