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辣椒常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辣椒常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辣椒富含 Va、 Vc 等多种营养物质,并有芬芳的辛辣味,具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是 我国人民喜食的蔬菜作物之一,又因其栽培简单、抗性强、产量高,栽培面积逐年增高。但是 因为病虫的危害, 使其产量损失很大, 特别是害虫的危害更为严重。 如何加强辣椒的栽培管理, 防治害虫,减轻危害率,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小地老虎 1 、危害特点。幼虫将辣椒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严重 损失,甚至毁苗。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6-23 毫米,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 全翅分为 3 段,具有显著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 2 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卵 长 0.5 毫米,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幼虫 体长 37-47 毫米,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 2 条深褐色纵带。蛹 18-23 毫米,赤褐色,有光泽,第 5-7 腹节背面的刻点大,臀棘有短刺 1 对。 3 、生活习性。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 5 厘米以下的矮小杂草上,尤其是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虫平均产卵 800-1000 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液等趋性强。 幼虫共 6 龄, 3 龄前在地面、杂草或辣椒苗幼嫩部位取食,危害不大; 3 龄后白天潜伏在表土 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 蛹发育历期 12-18 天,越冬蛹则长达 150 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度 为 13-25 ℃,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砂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 生。 4、防治方法 ⑴诱杀防治。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糖 6 份、醋 3 份、白酒 1 份、 90 %敌百虫 1 份调匀,或用泡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 杀效果。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在辣椒定植前,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荬菜、小 旋花、苜蓿、青蒿、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 杀。 ⑵化学防治。地老虎 1-3 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 的适期。可用 21 %增效氰·马乳油8000 倍液、 2.5 %溴氰菊酯或 20 %氰戊菊酯 3000 倍液、 10 %溴·马乳油2000 倍液、 90 %敌百虫 800 倍液、 50 %辛硫磷 800 倍液喷雾防治。 二、烟青虫 1、危害特点。以幼虫蛀食花蕾、果实,也食害茎、叶和芽。果实被蛀引起腐 烂而大量落果,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严重时蛀果率达 30 %以上。 2 、形态特征。成虫体 15-18 毫米,翅长 24-33 毫米,体色较黄,前翅正面肾状纹、环状纹及各横线清晰,中横线向后斜伸,但不达环状纹正下方,后翅黑褐色宽带内侧有一条平行线。腹部黄褐色,腹面一 般无黑色磷片。卵扁半球形,高约 0.4 毫米,宽约 0.45 毫米,卵孔明显,卵壳上有网状花纹, 老熟幼虫体长 40-50 毫米,体表密布不规则的小斑块及圆锥状短而钝的小刺,两根前胸侧毛 的连线远离前胸气门下端。蛹赤褐色,长约 17-20 毫米,体前段显得粗短,气门小而低,很 少突出。 3 、生活习性。烟青虫一般一年发生 4-5 代。以蛹在土室越冬。成虫喜昼伏夜出,对 黑光灯有趋性,对杨柳枝把有趋性。在辣椒上,卵多散产于嫩梢叶正面,少数产于叶反面,也 可产于花蕾、果柄、枝条、叶柄等处。晚上产卵有两个高峰期: 8-9 时和 11-12 时。卵孵化也 有两个高峰期,下午 5-7 时和早晨 6-9 时。初孵幼虫先将卵壳取食后, 再蛀食花蕾或辣椒嫩叶, 3 龄幼虫开始蛀食辣椒果实,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发育历期:卵 3-4 天,幼虫 11-25 天, 10-17 天,成虫 5-7 天。 4 、防治方法 ⑴在制种主产区,如常年烟青虫危害严重,可在附近栽种诱集带,以诱集越冬代成虫集中产卵,便于消灭。⑵及时摘除被蛀食的果实,以免幼虫 转果为害。⑶药剂防治。 6 月上、中旬防治第 1 代幼虫, 7 月中旬至 8 月中下旬防治第 2 、3 代幼虫, 9 、10 月份根据虫情发展和为害情况确定第 4、5 代幼虫的防治。可用 90 %晶体敌百 虫 800 倍液、10 %二氯苯醚菊酯 3000 倍液、 25 %氟氰菊酯 4000 倍液、 20 %杀灭菊酯 3000 倍液或者 2.5 %敌杀死 4000-6000 倍液喷雾。 三、蚜虫 1、危害特点。附着在叶面,吸取叶片的营养物质, 是传染病毒的主要媒介。 2、 形态特征。有翅胎生雌蚜体长 2.0 毫米左右,头、胸黑色,腹部绿色。无翅胎生雌蚜体长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