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编审规程
(征求意见稿)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repo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201*-0*-0*发布 201*-0*-0* 实施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PAGE 6
PAGE 6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编审规程
(征求意见稿)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social stability risk assessment repo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DBJ/T**-***-20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1*5
主编部门: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福建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实施日期:****年**月**日
****年 福州
前 言
本规程是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2017年第一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017]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及建设项目所在地政府现行的关于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稳评报告的组成;4、稳评报告的编制要求;5、稳评报告的主要内容;6、风险调查;7、风险识别;8、风险估计;9、风险等级评判;10、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附录。
本规程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号,邮编:350001)或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福州市闽侯上街高新区高新大道1号,邮编:35010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
目 录
TOC \o 1-3 \h \u 1 总 则 6
2 术 语 7
3 稳评报告的组成 9
4 稳评报告的编制要求 10
5 稳评报告的主要内容 12
6 风险调查 15
6.1 一般规定 15
6.2 风险调查的方法 15
6.3 风险调查的深度要求 16
6.4其他 16
7 风险识别 17
7.1 一般规定 17
7.2 主观风险识别方法 17
7.3 客观风险识别方法 17
7.4 风险识别步骤 18
8 风险估计 20
8.1 一般规定 20
8.2经验估计法 20
8.3模糊综合评价法 21
8.4神经网络法 21
8.5权重的确定 22
9 风险等级评判 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风险等级 25
10 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27
10.1 一般规定 27
10.2需要重点研究的措施 27
10.3措施汇总 28
10.4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检验 28
附录A 社会稳定风险利益相关者认可程度问卷调查参考格式 29
附录B 项目利益相关者主要意见及诉求汇总表 30
1 总 则
1.0.1为规范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稳评报告”)的编制,提高稳评报告的成果质量,特制定稳评报告编审规程(以下简称“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的稳评报告的编制和审查。
1.0.3建设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在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或审批、核准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识别、估计和评判,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0.4本规程对稳评报告的组成、编制要求、编制流程、内容、编制方法、编制深度等做出规定。
1.0.5稳评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单位和人员编制。编制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诚实信用和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受干扰,公正、独立地开展工作。
1.0.6编制单位提交的稳评报告应具备客观性、公正性、规范性、完整性,并加盖单位公章。
1.0.7编制单位应对稳评报告的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