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抗酸染色, ×1000)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而进入组织内的隐球菌很快就被荚膜包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20μm 。带荚膜的隐球菌有致病力,侵入体内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隐球菌的致病因子及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 细胞核增大,>10μm; 核-浆比增大; 染色体染色增深; 染色质颗粒粗糙丛集; 核膜增厚且不规范; 核仁体积及数量增加; 多核或多叶核; 有丝分裂活跃; 胞核和胞浆形态、体积多变。 肿瘤细胞 脑膜癌、免疫性炎症、其它类疾病呈混合细胞反应并不常见,细胞学表现为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都较低,这是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明显的区别。 组织病理学 神经系统脑膜结构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软脑膜 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基本病变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大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 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 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及神经元基本病变 神经元形态 神经元基本病变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轴突反应 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 细胞结构蛋白异常 软化灶形成 大脑锥体细胞 核大而圆,核仁明显;核周胞浆有Nissl小体 受酶性分解,坏死后的细胞溶解和消失,但细胞轮廓隐约可见。 鬼影细胞 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 Simple neuronal Atrophy) 性质:慢性进行性变性--死亡 表现: 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无炎症反应 早期难以发现,晚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 常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 中央型Nissl小体溶解(Central chromatolysis) 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偏位 胞质中央Nissl小体消失,细胞周边有残余早期具代偿意义 包涵体形成 包涵体形成 脂褐素 病毒性包涵体 胞质内 核内和胞质内 病毒包涵体(狂犬病的Negri小体) 软化灶形成 神经元空泡变性 海绵状脑病 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 神经元胞体被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 噬神经元现象 Neuronophagia 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 格子细胞(泡沫细胞)Gitter cell 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现大量小脂滴,HE染色呈空泡状,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苏丹染色呈阳性反应。 小胶质结节 病毒性脑炎 光镜变化 脑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 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损伤脱落 V-R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淋巴套 * * * * * * * *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 脑脊液细胞学 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 常见脑脊液细胞 各种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 颅内出血 腰穿损伤 急性时需临床病史、CT、磁共振等鉴别 白细胞总数增加的分级及意义 分级 白细胞总数(个/ul) 临床意义 成人 儿童 可疑增高 10-15 15-20 CNS感染早期、腰穿或气脑检查后以及脑肿瘤 轻度增高 16-50 20 -50 中度增高 50-200 CNS病毒、结核、霉菌感染 高度增高 200-500 CNS细菌、结核感染,脑和脊髓脓肿,部分病毒感染 显著增高 > 500 化脓性脑膜炎、脑室积脓 白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 病毒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 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病毒感染早期。 浆细胞 结核性脑膜炎、各种脑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神经梅毒及多发性硬化。 单核细胞 慢性感染,脑膜炎慢性期,脓肿后期,脑膜癌。 嗜酸性细胞 寄生虫、原虫感染。 巨噬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可吞噬红细胞。细菌感染亦可见。 病毒性脑膜炎 白细胞分类变化 由于患者常在发病数天后到医院就诊,故中性升高期少见。多数情况为: 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脑脊液恢复慢于临床,常为1月左右。 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反应(瑞吉染色, ×1000) 细菌性脑膜炎 病理 化脓性脑膜炎增殖期 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且核分叶增多,有激活单核细胞出现。图中央见浆细胞和激活淋巴细胞各一个。 淋巴细胞 浆细胞 疗效判断: 疗效好: 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快,单核-吞噬细胞%增高,>45%; 疗效差: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慢,单核-吞噬细胞%增高,< 30% 结核性脑膜炎 * * * * * * * *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