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选录)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②,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③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④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曰:“《诗》三百⑤,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⑥。”(《为政》)
【注释】
①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做过鲁司寇,因不满鲁执政者贪色废政事,愤然离职。后周游列国而终不见用。晚年专事教育和古籍整理工作。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儒家文学思想的代表。
②贫而乐———皇侃本“乐”下有“道”字。郑玄注本无“道”字,解“乐”云:“乐谓志于道,不以贫为忧苦。”
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语见《诗经·卫风·淇奥》。指君子文雅之貌,如同珠圆玉润,经过切磋琢磨。
④赐———子贡姓端木,名赐。
⑤《诗》三百———《诗》即《诗经》,孔子将“古者《诗》三千余篇”加以整理删定的一部诗歌总集(见《史记·孔子世家》),共305篇。“三百”乃取其整数而言。当时通称“诗”或“三百篇”。至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把孔子整理过的典籍概称为“经”,始有《诗经》之称。
⑥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赞颂鲁僖公重视牧马之业,立心专一纯正。《毛诗正义》郑玄《笺》:“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孔子借以评论整部《诗经》,提出了评诗的一条重要标准。“思”在《诗经》中为语助词,此处亦然。也可解为“诗思”。“无邪”指无邪僻之思,不淫、不乱,即诗思纯正之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义近之。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论语注疏》)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⑦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⑧曰:“礼后乎?”子曰:“起⑨予者商⑩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注释】
⑦“巧笑倩兮”三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倩,美好,笑貌妩媚动人;盼,顾盼时目光流转。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盼倩生于淑姿”。“素以为绚兮”可能是《硕人》诗逸句或出于其他逸诗。素,粉白色的质地;绚,绚丽的采饰。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言人有此盼倩之美质,而又加以华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
⑧绘事后素———绘事,绘画之事;后素,后于素。即绘画时先要打好白色的底子,然后再涂上各种色彩。犹如人需先有美的质地,而后加以美容化妆。
⑨起———启发,启迪。
⑩商———子夏姓卜名商。
?《关雎》———《国风·周南》首篇,也是《诗经》中第一首诗歌。《毛诗序》称其咏“后妃之德”,实为歌咏男女相恋相思之情。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过分以致失常、放荡;伤,伤神,因悲哀而痛苦。《论语集注》云:“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
?《韶》———舜时的乐曲。
?《武》———周武王时的乐曲。
?未尽善———就乐曲的声音而言,《韶》和《武》都很优美,孔子称其“尽美矣”。但就乐曲涉及的内容来说,舜是由尧“禅让”而得帝位,武王则是以武力征伐而得天下。由此孔子认为《韶》“尽善”而《武》“未尽善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华而不实。古史官与卜祝相类,卜祝之词多夸饰而缺乏质实。何晏《论语集解》引包咸云:“野如野人,言鄙略也。史者,文多而质少。”《韩非子·难言篇》云:“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其义可作参考。
?文质彬彬———彬彬,质朴与文采相得益彰。《论语集解》:“彬彬,文质相半之貌。”文质彬彬,指理想的君子应当既文雅又朴实。后世用以论文,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
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季氏》)
【注释】
?兴于《诗》———《论语集解》:“包(包咸)曰:‘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诗》也。’”皇侃《疏》引江熙云:“览古人之志,可起发其志也。”可见,此处“兴”应指兴起或兴发,兼有起先和启发二义。与“《诗》可以兴”之“兴”含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