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VIP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检测题 新人教版必修2(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③表述错误。 答案 B 2.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发展的是 (  )。 ①耕作工具不断改进 ②生产组织的小型化 ③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④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土地兼并不是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因素,排除④即可。 答案 A 3.“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 (  )。 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  一定的政治是一定的经济反映。材料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小农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有关。 答案 C 4.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谢灵运的田庄衣、饭、菜,甚至连药都自给自足,显然属于自然经济。 答案 C 5.下图是《天工开物》中对我国某一手工业生产工序的介绍。据图判断,这一手工行业是 (  )。 A.制瓷业 B.造纸业 C.棉纺织业 D.印刷业 解析 图片反映了处理纸浆、漂白、烘干等过程,这是造纸业的操作流程。 答案 B 6.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 (  )。 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 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新”现象。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汉时期,丝织品即已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美誉,C项错误。 答案 D 7.下列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  )。 唐~明部分年份铁产量表 年代 唐元和初年 北宋治平年间 南宋初年初年 元朝中统四年 明朝永乐 铁年产量 207万斤 824.1万斤 2 162 144斤 5 844 000斤 19 575 026斤 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 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 解析 表格数据反映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然而题干问的是“根本问题”,因此,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手工业的发展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8.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 (  )。 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解析 唐朝前期长安坊市分开,即居住区与商业区是分开的。A项反映的是草市情况,可以排除;C项反映的是夜市,排除;D项根据文中意思,反映的是坊中有市,可以排除。故B正确。 答案 B 9.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解析 材料中的“不禁街”,“夜归”反映了坊市制的时间开始打破。 答案 C 10.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所发展,黄宗羲等人提出了“工商皆本”的思想。受这些思想的影响,人们的观念逐渐发生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