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永清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VIP

河北省永清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清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蓑衣,最初是用草编织而成的挡雨器具。在我国上古时期,人们为了抵挡风雨的侵扰,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诗经·小雅·无羊》:“尔牧来思,何蓑何笠”,就记录了当时人们穿蓑衣的情况。“蓑笠,备雨服。”说明是充当雨具之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姓在下雨天,通常是身着这种草衣来从事劳作的。蓑和笠的关系,如同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子,而不是草。而且“笠”晴雨两用,既可避风雨,也可防烈日酷暑。 蓑草的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所以用来制雨衣,雨水不易渗透。其为贱物,轻易可得,在很长时期内,不分尊卑,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可用作雨衣的材料,但蓑衣并没有被淘汰,尤以农夫、渔人所用为多,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那首:“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蓑衣进一步的雨衣,是用丝绢一类纺织品涂上油后做成的,称“油衣”、“油帔”。《晋书·桓玄传》:“(刘)裕至蒋山,使赢弱贯油帔登山,分张旗帜,数道并前。” 除蓑革、油绢外,古代雨衣还有用粗麻、棕丝等材料制成的。棕丝是棕榈树皮上的一种纤维,经加工整理,也可编织成雨衣,俗谓“棕衣”。唐韦应物《寄庐山棕衣居士》诗:“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与此类似的材料,还有油葵叶,也非常适宜制作雨衣。清李调元《南越笔记》中就有详细记载:“油葵生阳江恩平大山中,树如蒲葵,叶稍柔,亦曰柔葵,取以作蓑,御雨耐久。”这种雨衣仍以农夫、渔人所着为多。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内臣所穿雨衣,据刘若愚《明宫史》记:“用玉色深蓝官绿杭触或好绢,油为之,先年亦有蚕茧纸为之,今无矣。有斗钵式者,有道袍式加褂者。御前大臣值穿红之日,有红雨衣、彩画蟒龙方补为贴里式者。”贵族男女的雨衣,则用一种柔软而不渗水的高级玉草编织而成,取名为“玉针蓑”。 《红楼梦》中,贵公子贾宝玉就穿这种雨衣。第45回:“只见宝玉头上戴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道:‘那里来的这么个渔翁?’……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 斗笠则是用竹篾、箭竹叶为原料,编织而成,有尖顶和圆顶两种形制。讲究的以竹青细篾加藤片扎顶滚边,竹叶夹一层油纸或者荷叶,笠面再涂上桐油。有些地方的斗笠,由上下两层竹编菱形网眼组成,中间夹以竹叶、油纸。“或大或小,皆顶隆而口圆,可芘雨蔽日,以为蓑之配也。”(《国语》)斗笠,又名箬笠,“楚谓竹皮曰箬”。有的斗笠,以葵叶铺陈笠盖,因而称之为葵笠。有的则以笋壳夹于竹篾中。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雨衣有多种,如蓑衣、棕衣、油衣、玉珍蓑等,这些雨衣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其所用材料日趋多样化,其制作亦日益考究。 B. 笠是蓑之配,可晴雨两用。斗笠是其中悠久的一种,通过《国语》、《红楼梦》可以看到,从战国到明清都在使用。 C.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绘的就是渔翁穿蓑衣戴斗笠的情形,此中的蓑衣应该是由油葵做成的。 D. 古人遇雨,最初不分尊卑,都穿蓑衣;但后来出现分化,宫廷贵族穿的往往是油衣、绢衣、玉针蓑等高级雨衣,普通百姓穿的往往是蓑衣、棕衣。 2. 下列对“蓑衣”的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蓑衣的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当时人们用蓑草编织成蓑衣,裹住身子,抵挡风雨的侵扰。 B. 关于人们穿蓑衣的情况,早在《诗经﹒小雅﹒无羊》就有记录,可见在当时蓑衣就已经被充当雨具之用了。蓑衣既能避雨,也能遮挡烈日。 C. 蓑衣的制作材料是蓑草,这种草表皮较光滑,本身又呈空心状,雨水不易渗透,所以用来制雨衣非常合适。 D. 后来,雨衣的制作材料日益丰富,用蓑草制成的蓑衣就只有农夫和渔人在使用了。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蓑和笠的关系,就像今日雨衣和雨帽的关系,所不同的是“笠”的制作原料是竹篾、箭竹叶等,有尖顶和圆顶两种类型。 B. 蓑衣是一种具有平民性的雨具, 因为它的制作材料可以轻易得到,并且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外出遇雨,都穿这种蓑衣。 C. 随着社会的发展,雨衣的制作材料也在不断的发展,由最初的蓑草,到后来的油绢、粗麻、棕丝、油葵叶等。 D. 明代后,雨衣的制作日益考究,所用材料也有多种。宫廷內臣所穿雨衣,也有用好绢或蚕茧纸做成的。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百年树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工作者,省市一线名师,愿意分享优质资源给所有需要的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