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京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欢迎来到京族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引,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引,自称“京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京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 人口分布 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1]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人,2007年人口为2.1万人[2]。   京族在越南有广泛的分布,占越南总人口的近90%(约7800万)。 语言文字  京族使用京语,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没有文字,曾创制土俗“喃字”,现在京族通用广州方言和汉文。 风俗习惯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京族住房大多为砖瓦房,为防海风,建筑较为坚固。饮食以大米为主,食鱼虾较多,喜欢用鱼汁调味。妇女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的短上衣,裤子长而宽大;男子上衣长及膝盖,窄袖袒胸, ?? 中华民族系列邮票——京族 腰间束带。 民族简史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2],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经济生活  京族地区气候温热,海产丰富,除有700多种鱼之外,尤以珍珠、海马、海龙等著名。京族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   改革开放以后,京族人民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养殖珍珠、海马等养殖业。   2007年,京族人均年纯收入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发展历史 京族的主要聚居地——“京江三岛” 京族自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万尾岛、山心岛、潭吉等地发展。清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朝末年,划属防城县管辖。京族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祖国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京族图片欣赏 民族曲艺 嘲剧”是京族传统的戏剧,独具民族特色。   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诗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如《宋珍·陈菊花》、《斩龙传》、《琴仙》、《浔阳江头夜送客》等等。   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按内容分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等等。其中有些歌本流传,有些却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随口而出。 京族民歌包括海歌、小调、舞歌、祭祀歌等四类。海歌包括歌谣、叙事歌和童谣三种;小调在京族传统民歌中占主要地位,品种丰富多彩,颇具代表性的有《哈调》、《送新娘》、《棹船调》、《叮当叮》《过桥风吹》等;“唱哈调”是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中一种有固定程序的歌,分迎神、祭神、入席、送神四部分,每一程序有歌有舞。舞歌是小调与歌谣结合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用京语演唱的京歌, 京族姑娘演奏京族民族乐器——独弦琴 有着自己的格律,比较复杂。京族的民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   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   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   京族青年男女一般通过对歌物色对象,所以他们个个能歌善唱。 民族节日 ?? “哈节”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京族农历六月初十(沥尾、巫头岛)或八月初十(山心岛),正月二十五(红坎乡)时,当地京族要过最隆重的“哈节”,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唱哈活动要连续进行3天3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据说,七八百年前,有位歌仙来到京族地区用优美的含义深刻的歌来反抗封建财主,深受京族人民的欢迎。为了纪念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