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定某个朔望月中,若不包含中气,这个月份就不是正规的月份,而算成上一个月的闰月。但若某个月首尾有两个中气,那么下个月或下下个月即使没有中气,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依然不算闰月,而算正常的月份。 相邻两个中气之间时间间隔的平均长度为: 365.24÷12=30.4……日 农历历月的长度为29日或30日,所以有的月份内可能正好没有中气。 总而言之,依据这项规定,要保证从长时期看,每年都有12个中气。用这种办法解决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调节问题。 中国的传统历法中还应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天干10个,地支12个。地支还与12种动物相对应。天干和地支构成60循环。 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十干支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甲骨文中的干支表 干支纪年的计算 适用于2000-2099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天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地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说明: 1.年份的个位直接与天干对应。 2. 年份的十位和个位除以12, 余数与地支对应。 从商代已实行干支纪日法。至从春秋鲁隐公元年(BC 722)二月己巳日起日干支从未间断。 四、历法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1.公历纪年 历史纪年法:公元1年起纪年,分“公元前”与“公元后”。 天文纪年法:公元前1年记为0年,公元前2年记为-1年,依此类推。 2.儒略日 天文学上一种不用年和月的长期纪日法。规定以公元前4713年儒略历1月1日世界时12h(格林尼治平正午)为起算点,连续累进纪日。以JD后附日数表示。 当前使用约化儒略日(MJD) MJD=JD-2400000.5。 《中国天文年历》中“儒略日”表(甲) 《中国天文年历》中“儒略日”表(乙) 《中国天文年历》中“儒略日”表(丙) 3.星期 公历中以7天为周期的一种纪日法。在西方许多语言中星期的名称以肉眼能见的7个大天体命名。 即使如此,从纪日的角度来看星期制,它并无天文意义。 1582年10月的一页历表 二、 阴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它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基准,把这种周期称为“月”,即朔望月。1个朔望月中平均含有29.53059天。在每个“太阴年”中设12个月,大月30天和小月29天交替排列,各6个月。阴历要求所制订的历法能尽量准确地反映月相,于是,再在30个太阴年中,增加11天。 在30个太阴年中,共有 30×l2×(30+29)/2+11=10631天。 而30个太阴年,每年12个朔望月的准确天数应为 30×12×29.53059天=10631.0124天。 这表明,在30个太阴年中,两者的差值只有0.0124天。也就是说,采用这种安排的阴历能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