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建筑---寺庙宗祠.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艺术风格 闽南民间寺庙的艺术特色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世俗化、伦理化、区域化、综合化。 世俗化指寺庙艺术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神性被有意无意的淡化。闽南民间寺庙就建筑形式看,神格较高的如关帝圣君、保生大帝、观音大士、天上圣母等神明的居所宛如人间帝王的宫殿,金碧辉煌,神像大都威严中蕴含慈爱,让人感到可敬可亲,能倾听人间的倾诉并福佑一方。 神格较低的如各路王爷、八方散仙、土地山神则随处可见,他们的居处有的甚至与居民混杂在一起,其神像或为儒生武将或为绝代佳人或为憨态老者,神人之间界限模糊。宗教信仰的世俗化集中反映了闽南人文性格中的务实、理性的特点。 伦理化指宗教艺术其教化功用的指向是儒家传统道德即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庙中二十四孝的绘画还是戏曲故事的演绎都带伦理教化色彩。与西方基督教等宗教艺术不同,闽南寺庙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神本体,成为独立的艺术存在,并与传统伦理道德相结合成为对百姓教化的直观形态,表达的甚至是与信仰对象毫不相干的内容。如数以百计的威惠庙壁画均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又如寺庙楹联的劝善仰恶的众多文辞,均为伦理教化的生动展示,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世俗的、儒学的伦理道德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 区域化指闽南民间寺庙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从艺术创作的材料看,大都取材于本地,如石雕材质绝大部分是本地矿产花岗岩。木雕则是以樟木、杉木和龙眼木为主,这类木材也为本地盛产。如据传铜陵关帝庙与诏安玄钟关帝庙的神像为同一株樟木所雕。从选题内容看,绘画、楹联的内容很多取材于本地的风俗、传说,如平和九峰城隍庙的《平和八景图》等。从表现手法看,雕刻中之金漆木雕、色瓷剪雕,很能体现闽南区域的艺术特色。即使是泉州元代犍陀罗式的雕刻也或多或少地溶入一些闽南区域的文化元素。绘画中独立成幅、联合成组的连环画式绘制手法也颇具闽南风味。 综合化指闽南民间寺庙把各种艺术形式综合运用以调动信众的观赏——嗅觉、触觉、听觉,烘托渲染宗教氛围。规模较大的庙往往不遗余力地创作大量石雕、木雕、瓷雕以及绘画作品,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而规模较小的寺庙则注重神像雕塑的传神,建筑构件的精巧,虽未臻富丽堂皇却也温馨雅致。 二、形式美感、装饰风格 (一)、建筑 闽南古代寺庙建筑在风格上承袭了传统的建筑美学,即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结构方式 讲究严格的轴线,左右对称、注重平衡、遵循比例和等差。同时,不以外部的体量特征为神性象征,而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物,再以单座建筑物筑成庭院,并由庭院构成建筑群。建筑群组平面、有序、依次展开相互配合、衬托 , 即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 漳州平和三平寺(图)依山而筑,层次分明,格局严谨。由南而北依次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殿、塔殿、侧翼配以斋堂、僧房,是一组典型的古代庙宇建筑群,也是典型的神、佛、人皆祀的闽南寺庙。该庙三进三开间。一进大雄宝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二进祖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三进塔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三平寺三殿之中轴线左右曲进,从后俯瞰,有游蛇入草之动感美。整组建筑凸显了“中轴转动,蜘蛛结网,八封斗拱, 雕龙饰凤,鬼斧神工”之艺术特色。 闽南的宗教建筑就是通过对寺庙外部形式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意境”, 以及外部形式的动势来表现神明的威严与慈爱,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天界”与“人间”的界限,将人间帝王之宫殿奉献给神,作为诸神的居处,神人共处、天人合一的氛围中弥漫出世俗的气息。 (二)雕刻 1、神像——膜拜的形体 闽南的神像大致可分为“硬身”与“软身”二大种,“硬身”为固定的金属雕像、石雕像泥塑像和大型的木雕像,称镇殿金身。另有小型木雕像可请上辇轿,出庙“巡行”。“软身”一般指可以活动的泥塑或木雕加彩扎的神像,称出巡金身。 2、石雕、木雕、瓷雕——寺庙的装饰性附丽 闽南民间寺庙的雕刻除神像雕塑外,大量的作品是作为寺庙装饰的石雕与木刻,这类雕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甚至可称为民间雕刻艺术的主流。当然,闽南民间寺庙的石雕、木刻风格多样,既有具本土化区域性特点的作品,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佳作,由此组成了蔚为大观的历代寺庙雕刻图景。 闽南民间寺庙的木雕最典型为金漆木雕。金漆木雕是以杉木、樟木、楠木等上等木材经栽锯、打坯、修光、磨光、上红漆、印金箔等工序加工而成。可分为圆雕、透雕和浮雕三类。圆雕工艺大都用以雕刻神像。而透雕和浮雕则运用庙宇内部装饰,如斗拱、檐角、格扇、门扇、屏风等饰件。透雕是根据图稿在雕件上一层一层地向里雕刻,如人物、龙凤、楼台亭阁、花鸟水草等,上下穿插,有的多达五六层,浮雕只在图案板上雕刻出图形。透雕与浮雕表现的大多是闽南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五福迎祥等,还有莲花、云水等,较为精致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精美。 闽南的民间寺庙装饰除木雕、石雕外还有砖雕、琉璃雕等。 最具闽南区域特色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