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有答案湖北三市).docVIP

2018-2019高一政治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有答案湖北三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门市 天门市 潜江市 应城市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 一 政 治 试 卷 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题,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根据自己的选择科目在答题卡上的“选考”或“学考”上填涂。学考的考生除作答第Ⅰ卷选择题外,只需作答标明了“学考”字样的试题,满分70分;选考的考生必需全部作答。 3.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入春以来,位于陆羽大道西的革命烈士陵园常常游人如织,人们瞻仰革命英烈的同时顺便春游赏花。参加该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人文历史,激发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赏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2.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材料引文蕴含道理不一致的是 ①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②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神通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018年10月 A.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B.敢于超越,改变社会 C.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D.与时俱进,锐意革新 4.好评如潮的原创花鼓戏《茶树岭》,反映了新农村生活的变化,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语言风趣,还采用了地方曲艺中的“渔鼓”“碟子”莲湘”等民间文艺形式。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A.发挥了大众传媒文化创造、共享的功能 B.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内容和形式创新 C.立足社会实践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D.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传播发展 5.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把理想寄托在自然宇宙中的作家,看到了时间的神圣,刹那即永恒,也看到了空间的深蕴,天人合一,因此写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喟叹。由此可见 ①文化活动与自然事物息息相关 ②源于实践的文化会促进实践发展 ③文化活动离不开人的体验活动 ④人的文化素养源于对自然的认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年10月22日晚,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之“文化力量 A.继承传统文化要遵循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 B.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C.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9.唐诗、宋词和元曲,他们的句式、长短不一样,这是变,是风尚;但押韵、平仄的规范,辞藻中的典故,那种与《诗经》《楚辞》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却是不变的。由此可见 A.中华文化沉积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过程 D.传统文化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sxx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