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破坏与重建: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印度个案-哲学
破坏与重建: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印度个案
刘敬东 王淑娟
【摘要】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英国;印度;破坏;重建;双重使命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5)02-0018-10
本文获国家社会科学重大基金项目“中国梦理论与实践研究” (13&ZD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 (09YJA720015)、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资助的项目。
作者简介:刘敬东,(北京100084)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淑娟,(北京100084)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马克思在创立世界历史理论的过程中,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的中国和印度给予了特别的注意,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和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① 学界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考察多停留在一般描述层面,而个案的探索、挖掘、研究和阐释的维度则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马克思关于英国殖民印度问题的时评,尝试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个案考察。② 作为东方大国的印度,是现代世界背景中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一个悲剧性的标本。殖民主义扩张政策下的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和逻辑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案例。马克思关于西方现代机器大工业瓦解和破坏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历史与伦理之内在矛盾和巨大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极其鲜明而又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关于印度问题的考察、研究和阐述中。
一、村社制度与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的一般状况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始终强调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法则的现代生产方式,在侵略、进逼、统治落后民族的殖民主义扩张中所具有的根本性的作用。这是马克思历史理论关于物质生产逻辑的一个需要深入探索和精心挖掘的丰富矿藏,一个值得特别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维度。马克思历史理论作为考察现代世界历史变革的解释框架,将在这一个案研究中获得一个颇有说服力的诠释和证明。
在1853年6月所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这篇评论中,马克思首先以对比的方式,生动而又深刻地描绘了印度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状况:“印度斯坦是亚洲规模的意大利。喜马拉雅山相当于阿尔卑斯山,孟加拉平原相当于伦巴第平原,德干高原相当于亚平宁山脉,锡兰岛相当于西西里岛。它们在土地出产方面是同样地富庶繁多,在政治结构方面是同样地四分五裂。意大利常常被征服者的刀剑压缩为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印度斯坦的情况也是这样,在它不处于伊斯兰教徒、莫卧儿人或不列颠人的压迫之下时,它就分解成像它的城镇甚至村庄那样多的各自独立和互相敌对的邦。但是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印度斯坦却不是东方的意大利,而是东方的爱尔兰。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的这种奇怪的结合,早在印度斯坦宗教的古老传统里已经显示出来了。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崇拜林伽的宗教,又是崇拜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僧侣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① 在观察、透视、展示印度社会状况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其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和广阔的文化、宗教视野,并经由他那精彩纷呈、出神入化的神来之笔,将印度社会的整体面貌既入木三分、又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了揭示印度社会结构的性质、特征和秘密,马克思把印度放在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相互参照的整体背景下加以考察和研究。马克思着眼于东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剖析了中央集权与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深刻揭示和阐明了东方专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秘密: “在亚洲,从远古的时候起一般说来就只有三个政府部门:财政部门,或者说,对内进行掠夺的部门;战争部门,或者说,对外进行掠夺的部门;最后是公共工程部门。气候和土地条件,特别是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鞑靼区直至最高的亚洲高原的一片广大的沙漠地带,使利用水渠和水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