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九 章 脏 腑 辨 证;【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方法分析典型病例的方法。;1.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
2.肝胆辨证中有六证可见头晕,应掌握各自成因。
3.肾虚水泛证的性质应如何正确理解?
4.胆郁痰扰证与心肾不交证均有惊悸失眠多梦的症状,应如何鉴别?
5.肝风四证之鉴别(详见概念辨析11)。
6.肾阳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和肾不纳气证的辨证依据。
7.心脉痹阻证的病性及各分型的特点。 ;【概念辨析】???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鉴别
2.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鉴别
3.痰火扰神与痰迷心窍二证鉴别
4.风寒束肺、寒邪客肺、饮停于肺、痰湿阻肺、肺阴虚 五证比较
5.脾气虚、脾阳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四证鉴别
6.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7.胃气虚证与胃阳虚证的鉴别 ?
8.胃阴虚证与肠燥津亏证的鉴别 ;9.肠燥津亏证、肠热腑实证二者鉴别 ???
10.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二者鉴别
11.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四证鉴别
12.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13.肾气不固证与肾阳虚证鉴别
14.膀胱湿热证与小肠实热证鉴别
15.肝火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热邪壅肺证,肺阴虚证四证的鉴别
16.肝郁脾虚证与肝胃不和证的鉴别
17.肝肾阴虚证与肝阳上亢证二者的鉴别;脏腑辨证概说;知识准备
熟练掌握脏象学说,由脏腑生理功能指导病理表现。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基本虚证的表现。
;二、脏腑辨证归类方法的形成:;三、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2、病因病性辨证是脏腑辨证的基础。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证所在脏腑的病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病因和病性,它实际上是各种辨证内容的综合运用。
; 如有脏腑实证中,有寒、热、痰、瘀、水、湿等不同;在脏腑虚证中,又有阴、阳、气、血亏虚之别,只有明确病因(风、火、痰、湿),病性病机(寒、热、虚、实), 才能为立法、处方、用药提供确切依据,因而可以说,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又是脏腑辨证的具体落实。
; 例如:主症心悸,可谓病位在心无疑,但心有气虚、血虚,或是痰、瘀扰于心,究为何候呢?只有依全身症状,辨析其病因病性,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所以三者间有着相互交织的“纵”、“横”关系。
;3、在进行脏腑辨证时,应从整体角度全面分析脏腑所属证候。
主要表现在脏腑之间,脏腑与经络、脏腑与各系统组织器官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有机联系。此无疑是人体统一性、完整性的体现。;?四、脏腑辨证的临床意义; 五、脏腑辨证的运用范围:;第一节????心病辨证;心病的常见症状:;心
病
常
见
证
候
;一、心血虚证;【证候分析】
心悸(血虚心动失常)
头晕(血不上荣)
多梦、失眠(血不濡养心神)
面、唇、舌淡白、脉细(血虚失于濡养);二、心阴虚证;【证候分析】
心悸(阴虚心动失常)
心烦、失眠、多梦(虚热扰心)
潮热、颧红(阴不制阳)
盗汗(热蒸营泄)
舌红脉数(内热之象);心阴虚和心血虚的比较:;不同点:
1、血与阴所代表的物质不同,各自受损后,其严重程度不同。
2、临床表现也就有明显的区别。
(1)血虚:头晕、面色淡白、脉细而弱
(2)阴虚:必有阳亢、虚热内扰,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而干为特征。;三、心气虚证;【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
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
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脉弱,或数而无力,或结、代。
;?四、心阳虚证;【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或疼痛,畏寒肢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舌淡 胖,苔白滑,脉微,或沉迟无力,或结、代。
;【证候分析】
怔忡(心阳虚衰)
胸闷、气短(胸阳不展)
心痛(心脉痹阻)
形寒肢冷(阳虚不温)
面唇青紫、脉结代(阳虚血瘀)。;五、心阳虚脱证;【证候分析】
冷汗淋漓(阳衰不固)
四肢厥冷(阳衰不温)
呼吸微弱(心阳衰,宗气泄)
面色苍白(阳衰而血失温运)
心痛剧烈、口唇紫(心脉瘀阻)
脉微欲绝(阳气外亡) ;心气虚和心阳虚的比较:;不同点:
1、各自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致。
2、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的机能减退为主;心阳虚证,则是在心气虚的基础上伴有虚寒症状。
3、心阳暴脱证,则是在心阳虚的基础上出现虚脱亡阳的病理变化,属危重证候。;疑难点:????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六、心火亢盛;【证候分析】
火邪扰心:轻则心烦失眠,重则狂躁谵语。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赤烂疼痛、面赤;
心火下移小肠:小便赤涩疼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