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回答: (1)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当地的农民采取了怎样的做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 ; . ;. 。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 ; 4、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向 、 、 发展,农村 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 开辟了一条新路。 5、从 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改革。 6、简答: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答: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的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④“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是指? ⑤“有一位老人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是指? ⑥“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是指? 观看短片,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感悟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 独立阅读书本,看看我们本课要掌握什么: 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 二、对外开放 1、农村改革 背景: 目的: 方式: 试点: 是指: 作用: 2、城市改革 时间: 重点: 内容: 推进: 1、目的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起步: 扩大: 格局: 一.农村改革 一、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注: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 1. 背景: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4.实质: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6.作用:①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回忆: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经过了哪些改革? ①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 ②1953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30年前 1978年,小岗村大旱。原任老支书严俊昌(当时是队长)和他的堂弟现任村长严宏昌(当时是副队长),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 — 穷则思变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1987年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大包干,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