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骨的论文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历史风骨的论文范文      东晋中叶,史学家孙盛写了一部史书,名叫《晋阳秋》。此书记述晋朝当代历史,直书时事,“词直而理正”,堪称信史。然而,书修成后不久,却惹恼了当朝权臣桓温,险些招来杀身之祸。 ?      原来,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率步骑兵5万北伐前燕,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打到枋头(今河南浚县西),不料被燕军切断粮道,又遭燕军突袭,晋军大败,死伤3万余人。此前桓温曾进行过两次北伐,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旗开得胜,但这第三次北伐却损伤惨重,无功而返。桓温原本打算通过北伐建功立业,提高自己的声望,以便为篡位称帝捞取政治资本,但枋头一战则使其名声一落千丈。“失败”的阴影挥之不去,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不想现在孙盛又旧事重提,怎不让他恼羞成怒,如坐针毡? ?      当然,桓温不是吃素的,为了消除对自己不利的舆论,他终于亮剑,向孙盛摊牌。他叫来孙盛的儿子孙潜,威胁他说:“枋头一战固然失利,但也不至于像你父亲所说的那样。‘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意思是说,如果这部史书得以流传,将关系到你孙氏一门的存亡。”要知道,桓温下的这个生死“通牒令”,绝不是戏言。此公平时就曾目空一切地说:“男儿如果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做不成英雄,就做奸雄,即使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难怪他视杀人如草芥,为所欲为,一手遮天,霸道得很。孙潜一听他言语里露出杀机,知道他心狠手辣,什么事都做得很绝,连忙叩头谢罪说:“乞望大人开恩,小人回去一定请家父删改史书。” ?      其实孙盛已老,在家安度晚年,可脾气依然是那个脾气,生性强直,不畏权贵,方正严厉,一丝不苟(“性方严,有轨度”)。当孙潜回来向他禀明实情后,他知道桓温的真正用心是逼他改史,他早年曾在桓温手下做过参军,深知其人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他还是不肯接受孙潜的劝说,不但不肯,还把孙潜狠狠教训了一顿。众儿孙见老爹如此强硬,都跪在他面前叩头哭泣,求他为一家百余口人的性命着想,删改几个保命的字,这时孙盛更怒,大发了一顿脾气。儿子们见劝说无效,便瞒着孙盛把书中犯忌之处偷偷做了删改。于是一场灭门大祸终于得免,而桓温也如愿以偿掩盖了那段不光彩历史。 ?      不久,孙盛见子孙们再也不吵了,不哭不闹了,而桓温的侍卫也没有破门而入,心里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却也不吭声,佯装不知。原来孙盛早有预见,他知道如实记录桓温“枋头惨败”,肯定会担很大的风险,所以,他事先将《晋阳秋》的定本抄写了两部,寄往前燕收藏。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广求异闻,从辽东得到了这部书稿的原本,经考校,发现它与当时流行的删改本“多有不同”,遂两存之。桓温篡改历史的企图终于未能得逞。 ?      历史不容人随心所欲地打扮,因为它是过去发生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原貌是什么样就注定是什么样,它不会屈从任何人的意志,不尊重不行。《资治通鉴》上说,唐朝宰相张说看到了史学家吴兢撰写的《则天实录》,认为其中有段记载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便暗地里祈求吴兢改动几个字,吴兢到底也没答应,说:“假如顺从您的请求,那么这部书的笔法就不能算作是正直的,怎么能够让后世相信呢!”(“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面对这种正气凛然的直笔精神,那位宰相大人也就不得不打消了改史的念头。回头看东晋的孙盛,也是威武不能屈,宁死也不改史,其尊重历史原貌的铮铮铁骨,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      《晋书》中记载的这个“孙盛不改史”的故事,颇有激烈的戏剧性冲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眼见硝烟骤起,已然闻到了火药味,一场生死战争就要展开。孙盛“拒改”与儿孙“偷改”,可以说是处在桓温专制淫威下的生死较量,更是与历史的较量,然而,正是在这种较量中显现出孙盛的实事求是精神,彰显出一代学者的历史风骨和政治智慧。 ?      今天修史的人,难道还要为尊者讳、为权者讳、为贤者讳吗?尤其是作为领导者,更应做出表率,尊重历史原貌,不虚美,不隐恶,绝不能弄虚作假,玩弄历史。惟有尊重事实原貌,才是尊重历史,尊重民众,也才是尊重自己。 ?    ?  ?/font

文档评论(0)

scj112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305713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