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制备物质阴极阳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4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第一课时 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 ——是一部人类逐步深入认识物质组成、结构、变化的历史; ——也是一部合成、创造更多新物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一、化学是打开物质世界的钥匙 1、人类对金属的制取和使用 司母戊大方鼎 南京朗诗城市广场 新的中央电视台 下图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K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Au 约200年前 约2500年前 约6000年前 约6000年前 (1)根据以上数据和有关化学知识,你能否说明这些金属的活动性与人类开发、利用这些金属的时间先后的关系? (2)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选出2~3种金属单质,说明它们的制备方法,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请指出反应中的还原剂、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Au 电解法 热还原法 热分解法 总结:冶炼金属的方法 冶炼金属的方法 1. 热分解法 2HgO === 2Hg + O2 ↑ 加热 2Ag2O === 4Ag + O2 ↑ 加热 问题1:人类对金属的制取使用研究 2. 热还原法 CuO+H2 === Cu + H2O 高温 Fe2O3+3CO === 2Fe + 3CO2 ↑ 高温 3. 电解法 MgCl2 (熔融) === Mg + Cl2 ↑ 电解 2Al2O3 (熔融) === 4Al + 3O2 ↑ 电解 冰晶石 2NaCl (熔融) === 2Na + Cl2 ↑ 电解 思维拓展 1.金属的冶炼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吗? 答案 不一定,加热法冶炼金属是因为这些化合物 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这就不需太高的温度。而热 还原法往往在高温下进行,电解法要看被电解物质 的具体情况。很活泼的金属要电解熔融物,就要高 温。有的电解是电解某些溶液的,如电解精炼铜, 对溶液电解则不需高温。 2.Al2O3的熔点远远高于AlCl3的熔点,为什么选择 Al2O3作电解炼铝的原料而不是AlCl3? 答案 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无法电离出自由 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 2.泡沫合金:含有泡沫气孔的特种金属。如:向熔融的铝合金中通入空气,然后加入发泡剂如氢化钛可形成泡沫铝合金。它有质轻、隔热、吸音的效能。 3.储氢合金:Ti-Fe和La-Ni合金能大量吸收H2。为推动H2作为能源的实际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1.记忆合金: Ni-Ti等合金,在较低温度下受力发生变形后,当加热某温度时,形状会恢复到受力前的形状。 古代化学 冶金、陶瓷、酿造、 火药、造纸、医药 近代化学 原子-分子论 现代化学 物质结构理论 2、学科重要基本理论的建立与发展 原子学说的创立者 近代化学阶段 1、道尔顿原子模型 2、汤姆森原子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 . . . 4、玻尔原子模型 5、电子云模型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的 演 变 近代化学阶段 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近代化学阶段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人工合成出了尿素,彻底动摇了“生命力论”,使有机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人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力量 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人工合成有机物是不可能的。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通过蒸发氰酸铵(NH4CNO,一种无机化合物,由氯化铵和氰酸银反应制得)水溶液得到了尿素[CO(NH2)2]。尿素的人工合成,揭示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 近代化学阶段 建立了物质结构理论-量子化学 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打开了原子的大门,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水晶及其结构 现代化学阶段 鲍林 化学键理论的先驱 现代化学阶段 微观结构观测仪器: 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 用STM技术写成的字母“IBM” 如何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提供:PH试纸,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试管 问题3:人类对酸碱概念认识的发展 (1)17世纪以前没有理论指导,凭感觉认识酸碱 (2)17世纪末波义耳提出能使石蕊试剂变红的为酸,使石蕊试液变蓝的为碱。 (3)拉瓦锡认为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酸,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碱。 原子或分子 H+ OH- 给出质子(H+) 接受质子 给出质子 接受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