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人格投影——读《朝花夕拾》4400字.docVIP

伟大的人格投影——读《朝花夕拾》4400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伟大的人格投影——读《朝花夕拾》4400字 鲁迅这十篇回忆文章,写于1926年2月到11月,骚动不安的气氛正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五四运动的狂飙似乎已经过去,民国初年那种举国振奋的情形仿佛仅仅是遥远的回忆,军阀专制日渐严重,在黑暗的北方显得尤其浓厚。但在温暖的南方,人们却在酝酿一场风暴。国共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北伐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这就很有点耐人寻味:北方敏感的知识分子都满怀希望地翘首南望,预期明天的胜利,鲁迅却陷入了痛苦的深思,甚至转向昨天,写起回忆来。倘说这是他处于严重的彷徨中,这究竟是怎样的彷徨,又如何将他引入往昔岁月的呢? 早在辛亥革命刚胜利不久,鲁迅就经过一次严重的失望,沉默了将近七年。他清楚地知道中国封建黑暗的深厚,愚民历史的悠久,并不奢望这一战即获全胜。但是,五四之后封建势力如此猖狂地卷土重来,鲁迅还是感到某种程度的意外。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使他不但震惊于统治者竟如此凶残,而且痛觉到文人的软弱无能。他尤其失望于新人的不济,在1926年10月8日给许广平的信中,他痛苦地说:我这几年来,常想给别人出一点力,所以在北京时,拼命地做谁料结出来的,都是苦果子。同时他个人的处境也日益艰难。章士钊们凭借权势,以革职相压,陈西滢们又从旁不断攻击。在北京文坛上几乎全部显赫人物乃至政界某些势力的围攻当中,鲁迅不得不独立苦战。 他当然不是个轻易灰心的人。但这几年的经历,毕竟使他对现实社会看得很透彻,不禁怀疑起自己原来的改革主张和战斗方式。强聒不舍并不能使中国摆脱腐败沉滞的命运(《通讯》),改革最快的不是火与剑,单用进化论不能解释中国的现实,青年何能一概而论(《导师》)。他不断地用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式的思想鼓励自己。但同时,他也对南方的人们不存多大的指望,他甚至怀疑那不过是在争地狱的统治权(《杂语》)。 我们不妨把这看做是一种先知式的痛苦,它表明鲁迅正站在远远超出那些预期胜利的思想高度上,他已经从纷乱中看出敌人阵地不容易被攻克。在南京的最后一篇讲话里,他表明了对于过去的清醒的看法;历来的斗争远非胜利的前进,不过是一面修补,一面又遭破坏的挣扎(《记谈话》)。两个月后在厦门,他更坦率地说,对于面前的路,我自己还不明白应当怎么走(《写在坟后面》)。从《华盖集续编》就能看出,自1926年5月起,鲁迅基本上停止了呐喊,即便要带伤陷阵,也总得要先包扎好自己的伤口。 《朝花夕拾》,就是在这样的情形里写下的,它既不是那种起因于心境老化的单纯的怀旧,更不是减轻创作疲劳的消遣。它反映了一种复杂得多的思想状态,一种深刻得多的内心痛苦,它是鲁迅身陷彷徨,却又不甘彷徨时的寄托,是他淘取来冲刷自己受伤心灵的净水。他现时的情绪,必然会异常有力地控制回忆画面的组合和文字描写的气氛,甚至径直登上回忆的前台,不仅以自己沉沉的蕴蓄创造出新的意境,而且和往昔的生活背景形成强烈而富于特色的对比。这应该说是《朝花夕拾》最主要的特点,这些优美散文的全部魅力,几乎都根源于这里。 人们常说回忆录的第一篇《狗猫鼠》可以归入鲁迅最尖锐的杂文之列。可其中却出现这样情趣盎然的画面:夏夜里的大桂树,微风拂动桂叶,老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树下, 娓娓讲述猫和老虎的故事;接着,又跳出一只活泼的可爱的小隐鼠,引起许多有趣的联想看来,这些回忆使作者感到那样亲切,即使一面在抨击正人君子,他也情不自禁要把它们描绘出来。 在杂文中,鲁迅常给人一种愤世者的印象。可是从《阿长与山海经》,读者却能窥见他内心深处强烈的爱。我用窥见这个字眼,因为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述自己如何爱长妈妈,反以一种戏谑的笔调,写她切切察察时怎样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怎样神情严肃地讲述关于长毛的无稽之谈;他历数长妈妈那些麻烦的礼节,还特别细致地描写正月初一早上,她怎样惶急地摇着他的肩头,盼望他说阿妈,恭喜的情景。鲁迅是个深沉内向的人,自然不会长吁短叹,啊呀连篇,他只是真切刻画长妈妈淳厚的灵魂,而将自己的怀念隐蓄在生动的刻画中。但到文章末尾,他却抑制不住地祈祝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感情的爆发式的流露,具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它不仅显示出作者的爱是何等炽热,而且透露了他下笔时的一种伤感情绪。长妈妈一生的浑噩,本就令人叹息;作者在这里又不仅是怀念她个人,也是在怀念自己久经逝去的童年生活,怀念那单纯平静的心灵世界。这些愉快的记忆越是清晰,他就越感到时日的流逝,现实社会的沉闷,他的爱,也难免要转成伤感。 戏谑和伤感这两种一般来说彼此无缘的情味,竟能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这充分显示出作者艺术技巧的圆熟,但我们也领会到他一番特别的用意。他似乎不愿意让惆怅情绪影响自己美好的回忆,因此特别要采取戏谑的口吻,虽然这惆怅是植根于同情和

文档评论(0)

潇湘画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