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结构基础技术培训教程.pptx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HAZ组织与性能;5;6;焊接性与碳当量的关系;常见焊接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主要内容 焊接接头的一般设计原则; 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结构强度: 焊接结构的静载强度; 焊接结构的脆性断裂; 焊接结构的疲劳破坏。 ;联系焊缝——焊缝与被焊工件并联的接头,焊缝传递很小的载荷,焊缝一旦断裂,结构不会立即失效 工作焊缝——焊缝与被焊工件串联的接头,焊缝传递被焊工件所承受的全部载荷,焊缝一旦断裂,结构会立即失效 双重性焊缝 ;(a)???接接头;;焊接坡口—— 为保证全熔透和焊接质量,减少焊接变形,施焊前,一般将焊件连接处预先加工成各种形状。 不同的焊接坡口,适用于不同的焊接方法和焊件厚度。 坡口选择因素—— ①尽量减少填充金属量; ②保证熔透,避免产生各种焊接缺陷; ③便于施焊,改善劳动条件; ④减少焊接变形和残余变形量,对较厚元件焊接应尽量选用沿厚度对称的坡口形式,如X形坡口等。;坡口的基本形式;;4、角焊缝设计原则;;;;焊接应力与变形;; 温度变化;;1.对结构静载强度影响 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与外部载荷联合作用下,应力相互叠加 塑性很好的材料,叠加应力峰值达到屈服点后,产生塑性变形,释放了峰值处的应力,应力不再增大;参与内应力对结构件承载力影响不大。 塑性较差的材料,当外力与内应力叠加超过屈服点,没有足够的塑性变形释放应力,超过抗拉强度σb时,可能发生局部断裂。 注意缺口效应——缺口尖端出现三向拉应力,导致 材料变脆。 ;分析图;2.对结构加工尺寸精度的影响 加工切削了部分材料,内应力平衡破坏,应力重新分布,结构件变形。 3.对压杆稳定性的影响 实质:降低构件的有效承载截面!使其抗弯能力不足。 4.应力腐蚀的影响 实质:拉应力使裂纹表面的钝化膜破坏。 ;压杆稳定性的降低分析(参考图例);设计原则(影响远大于工艺解决) 1.尽量减少焊缝截面,保证强度前提下减少填充金属数量;(超大焊缝 ≠ 超强强度) 2.焊缝尽量布置在最大工作应力之外,防止残余应力与外加载荷应力叠加; 3.尽量防止焊缝密集、交叉; 4.采用局部降低刚度的方法; 5.采用合理的焊接接头形式。 ;工艺措施 1.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 2.能量密度集中的焊接方法; 3.线能量小的工艺参数; 4.降低焊缝拘束度,补偿焊缝收缩量; 5.局部加热,在构建相应部位形成可补偿焊缝收缩变形; 6.预拉伸补偿焊缝收缩; 7.锤击多层焊缝中间层。;整体热处理(参考:JB/T 6046 碳钢、低合金钢焊接构件焊后热处理方法) 1.去应力退火处理; 碳钢及低合金钢580-680℃; 保温时间每毫米厚度1-2min,但不低于30min,厚板不高于3h。 2.对于高强钢材料,焊后调质处理回火,可取代消除残余应力的回火。 对部分钢材存在问题 再热裂纹,强度级别较高的铬钼钢; 母材性能???低,(中低温回火的易淬火钢材) 局部热处理 振动时效法 构件发生共振是振幅较大,振动引起的应力与残余应力叠加达到屈服点,应力释放,峰值应力降低。 GB/T25712-201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定;焊接残余变形★;1. 焊接残余变形的危害 1)工艺性能:影响结构成型(形状和尺寸)精度,降低零部件的互换性。致使装配难度提高,必要时需调修;否则,会影响装配质量; 2)使用性能: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甚至引起事故; 波浪变形—容易诱发构件受压失稳; 角变形及错边—产生附加弯矩,导致应力集中; 3)外观质量:波浪变形、角变形、扭曲变形、弯曲变形、焊接错边,均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应按照相关规范加以控制; 4)经济成本:矫正变形需投入设备、耗费工时、浪费能源;有甚者,以至无法矫正而报废;损失就更大!; 2. 焊接残余变形的影响因素 1)材料热物理特性—线胀系数、导热系数等; 2)结构刚性—整体刚性,局部刚性,附加拘束等; 3)焊接填充量—涉及接头、坡口形式及角度; 4)焊缝分布及数量—影响焊缝收缩力大小; 5)装焊顺序—装配、焊接次序及施焊方向; 6)焊接热输入—线能量—焊接方法及规范; 7)工艺操作技巧—如:对称焊、多层、多道焊, 分段退焊, 锤击焊道,短弧焊,减少摆动等。 8)电弧对中及冷却—影响焊接错边及变形量; 9)间隙与点固—装配间隙大小,点固焊道数量、 点固长度、位置等;影响焊接错边及变形量; 10)焊接区应力状态—涉及工件支撑、初始应力等; ;3. 焊接残余变形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设计措施 1)接头局部:选择填充量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