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探讨   摘要:环境要素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其质量的维护除了政府进行积极、主动、有效地管理,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环境保护的巨大动力。   关键词:环境环保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环保,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公众的知情、参与和监督,能够帮助政府实现科学决策,避免决策者因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决策失误。在目前各种矛盾凸现、环境保护面临压力继续增大的情况下,更需要科学的环境决策,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公民的环境责任,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缓解环境压力,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多作贡献。   1、公众参与的概念与内涵   公众参与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关于其概念和内容学界众说纷纭。从社会学角度上讲,“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是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进一步来说,也就是社会公众对某一事物的共同维护和处理。“环保公众参与”则特指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维护和参与程度。其内涵是指在环境活动中,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活动。这种参与,应包括决策参与(指公众在经济环境政策、规划和计划制定中和开发建设项目实施之前的参与)、过程参与(指公众对环境法律、法规、政策、规划、计划及开发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末端参与(指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后的参与)。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或前期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目前已将之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是项目方或者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其目的是使项目能够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对公众利益构成危害或威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2、公众参与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原则,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总结出来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公众参与原则”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日益高涨的环保浪潮和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次认识。由于受传统的主流经济学的影响,以前人们认为环境保护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提供,形成“环境保护靠政府”的片面理解,从而把广大民众排斥在环境保护领域之外。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光靠政府进行环境保护是不行的,一是与“市场失灵”相对,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现象;二是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特点,决定着环境危机的解决必须依靠政府与广大民众的倾力合作。   3、我国公众参与环保的现状、形成和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并与世界社会环境的主流基本一致。一些人组织起来,积极地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各种形式的环保团体纷纷成立。许多行业组织、非环保专业的群众组织也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大小、规模、范围不等的环保社会活动频繁,公众以各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深度和频度大大增加,如共青团中央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全国或地方性“环保世纪行”、“碧水蓝天行动”,废旧电池的收集活动,个人建立的环保网站,新闻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环境宣传、舆论监督,各地公众为维护自身环境权益,保护生态环境积极举报各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在我国,1973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之后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没有系统规定公众参与的内容,但中国独特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方式,也可以说是中国公众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说是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的基础。   1991年我国实施了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该项目在中国EIA(EnvironmentImpactAssessment,环境影响评价)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的问题,从此公众参与成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热点问题,在随后举行的一系列国际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就中国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明确要求:“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报告书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述,使可能受影响的公众火社会团体的利益能考虑和补偿部分,公众参与工作可在评价大纲编制的审查、报告书审查阶段进行。”   2002年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则对公众参与的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4、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4.1公众参与不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